青石小院,烟雨江南,就藏在长沙

  长沙旅游网   2017-11-16 10:45:32

景区名称:墨庄博物馆

具体位置:长沙市望城区雷锋镇桥头铺村

交通:雷锋汽车站(公交站)下车约2.5公里,有315路、913路

门票:私人收藏,不收门票,但要参观收藏品,必须交30元茶水费方可入内

附近景点:距雷锋纪念馆约3公里


刚知道长沙有个墨庄博物馆,找个空闲时间,就去转转。午饭后坐上315路公交,直达雷锋汽车站,下车按照高德导航提示的路线往南步行约2.5公里,到达桥头铺村。一口池塘、一片山林、一座石坊、一栋徵派建筑呈现在眼前。

这座建筑本来生在江浙东阳,是长沙一位园林家在东阳收购木雕时,见主人有意将其拆除时,打包整体购买后,经过拆散、编号、搬运、修复等繁琐的过程,将这东阳“老妪”出嫁到长沙,其主人取名为“墨庄”。

池塘边一条宽宽的青石板路,一座三进的高牌坊,赭红色石坊上雕刻着各种图案,其雕工细腻,有缕空字体对联两副:“室陋溪山雅;神清岁月长”。“曲水环流偏涉趣;半山相对可为居”。坊额上清楚地刻着“光绪七年建”,石坊顶部还有四个挂角字,猜了半天应该是“青、钱、万、选”,当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回来百度一下原来是个成语,比喻文才出众。

石坊后的青石板路右侧的草地上,立有两尊石猴,两尊石马,其神态自若,栩栩栩如生。

跨上数级石阶,一栋三空的徽式建筑,青砖黛瓦、雕梁画栋,两边高高的随圆形封火墙,宽大的石门显得格外庄严,石门上方书着不太显眼的“墨庄”两字,落款为主人自题,这主人到底是谁无从考证。石柱上有篆字体对联:“家有校书守先启后;地多淑景水媚山明”。墙壁上还有数块石刻画,其内容有“双龙戏珠”、“鹿衔草”等。

进入大门后,一巨大的假山后面是面积不小的内院,左边横屋为“斌兴堂”,廊前木柱对联为:“鹊笑鸠舞大喜于后;麟子凤雏和气所居”。对联载体呈半圆用铁环挂在廊柱上,黑底金字略显陈旧,估计岁月不浅。

右边横屋为“积庆堂”,黑框红底金字高挂梁前,门柱对联为:“秀萃南山福祉冈如咸祝嘏;泉流东海寿源川至叠称觥”。

内院有好多盆栽和盆景,形状各异,引人入胜。回头看那前厅背后,清一色的木屏风,上面都是雕龙画栋,虽陈旧但仍透发出艺术光彩。廊前木柱有联曰:“本欧母成规截发謦亥交尽有子皆贤;缅醉翁家法举酒山水之间故仁且寿”。意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内院正前方又有数层石阶,便是一栋五空的徽式古建筑,一对石狮威武地立在石阶两侧守护着门庭。厚重石门上方高悬“三槐世第”之巨匾,门两侧有一副石刻对联:“山水有清音;庭宇翳余木”。系清代湖南名书法家黄自元的作品。前排所列四个窗户格外特别,镂雕的窗框中心分别有“福、禄、寿、禧”四字,既显高档又为大气。

整个建筑是四合院格局,内有天井,进门一大屏风,屏风背后则是会客间,高悬“耆英一座”金字横匾,注为皇清道光三十年题。有长对联曰:“家宗俶惠天赐耆龄玉杖慰扶鸠看六代儿孙绕膝;庆溢芝纶祥钟兰所绮筵争献爵祝百年福禄齐顾”。联注为“诰封夫人洪大伯母喻太夫人九旬上寿,钦点七品小京官山东清吏#行走#西候补同知愚#侄郑子兆顿首拜祝”。照此看来,此匾所题“耆英”与当年丧签“南京条约”的耆英钦差大臣应该没有直接关联。

天井四周全部是雕梁画栋,构件、屏风、柱梁都是纯木材,工艺有雕花、镂花,图案有人物、动物、花草,动物居多。

二楼简直就是木雕博物馆,陈列了主人收集和收藏的各地木雕,有邵阳竹篁书法品“曾国藩诗”,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木刻,还有各式各样的古式屏风。

值得一提的是主人除收集各类木雕外,还收藏了许多门匾。如咸丰庆申会试恩科“进士”匾、同治元年例授“进士”匾、嘉庆乙丑钦点的“状元第”匾、咸丰二年“恩赐饮宾”牌匾、同治十年的“三省吾身”木匾、还有“浯溪书院”、“文昌书院”艺术异型匾。其他还收藏了清代会试名录、会试考卷、中举名录等珍贵文物。

整个二楼,古式家具、古式牌匾,环顾四周,无一不是古时原物,仿佛穿越到了古老的从前,仿佛在空气中都渗透着古代的原汁原味。虽然陈列空间显得有点拥挤、有点杂乱,但恰恰是这种挤、这种乱让你琳琅满目,回味无穷。

博物馆内上板梯的过道间陈列着一副对联:“三千余年上下古;一十七家文字奇”。这隶书对联题注为汀州伊(秉绶)两字看不太清楚,有可能是清代书法家伊秉绶所书,加上旁边还有 “南直廉吏第一”的长匾,印证了当年伊在惠州、扬州知府任上时“廉吏善政”的口碑。

不知是网上对旧建筑渲染过多,还是受在户外游历中看过的旧建筑美感的吸引,本人不自觉地也有点恋旧的情怀。虽然看过好多旧建筑群,如湖南土生土长的张谷英村、阳山古村、板梁古村、芙蓉古镇、李家大院等,但整体打包移植过来的旧建筑还是第一次游览。

欣赏之余总觉得有点说不出的味道,这东阳古宅假如能在原址加以保护那该多好呀!虽然岁月薰褪了她的容颜,毕竟那是她的出生地,一方山水养一方宅。

如今将这行将入木的老妪脱胎换骨,梳妆打扮出嫁湖南,虽然在修复工艺上充分体现了原汁原味,充其量只是旧料旧样,无论怎样修复如故,也只能做到形似,无法达到神似

如今这江浙“老妪”巧梳妆后,新披盛装,出嫁湖南,以“新娘”的面目展现在湖湘大地上,能否得到湖南人之青睐,大家拭目以待吧。

责编:金原

来源:长沙旅游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