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疫苗真的来了?

  大众卫生报   2017-08-15 09:38:24

人类等待第一款艾滋病疫苗诞生的心情是迫切的。8月9日,一则关于艾滋病疫苗的新闻横空出世,一时间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并刷爆朋友圈。然而,这其实是一次媒体的误读。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强生公司宣布了全球首次HIV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结果,这一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的1/2a期临床试验招募了393位健康志愿者,结果显示,志愿者对HIV疫苗耐受性良好,并100%产生了对抗HIV的抗体。报道还介绍说,这次的HIV疫苗是马赛克疫苗。该疫苗让受试者单次暴露于艾滋病病毒(HIV)下感染风险减少了94%,并且有66%的人在6次暴露于HIV下仍然受到保护,没被HIV感染。

消息一出,立马引发了中国公众的关注。其实,这是一次媒体的误导和公众的误读。尽管美国强生公司的这一阶段性成果值得关注,但在获得更多实验数据前,做出“艾滋病疫苗要来了”的判断还为时过早。

有抗体不等于能预防

所谓“马赛克疫苗”是科学家为了对付艾滋病病毒的快速进化能力和多样性,拼接多种艾滋病病毒亚型基因而成的疫苗。

事实上,这则新闻来源于7月2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九届国际艾滋病协会艾滋病科学会议上,美国强生公司子公司杨森制药公司的一个口头报告。该报告主要是讲一种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的进展。

目前媒体报道关于该研究的误解有以下两点:第一,“100%产生抗体”易被解读为该疫苗对艾滋病毒100%有效。对此,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教授张林琦表示:“100%产生抗体”并不能直接证明这是一款能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形象点说,抗体相当于身体内的警察,抗原则是进入体内的坏蛋。免疫反应就是警察动身去抓坏蛋的过程,可警察抓坏蛋并不一定每一次都能抓到。同理,在美国国立卫生院就此事发布的新闻稿中,也只提到了试验疫苗可以刺激受试者体内产生抗体(警察)并发生免疫反应(抓坏蛋),尚未证实该抗体能够成功中和HIV抗原(抓到坏蛋),就此下结论称HIV疫苗有效,未免太过草率。

不管是药物还是疫苗,从基础研发到最后与消费者见面,需要完成临床前的动物试验,以及从1期、2a期的早期人体临床试验一直到2b期、3a期、3b期的临床验证。目前,杨森制药公司完成的尚是早期的1期、2a期,其有效性、安全性等还有待之后几期临床试验的考验。

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过敏与感染研究所报道, APPROACH项目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正在计划中,如果顺利的话,会于2017年末或2018年初,在南非招募2600名健康的女性展开试验。

感染风险减少94%

是动物试验结果

第二,此前的媒体报道称,这次临床试验“让受试者单次暴露于艾滋病病毒(HIV)下感染风险减少了94%,并且有66%的人在6次暴露于HIV下仍然受到保护,没被HIV感染。”如果在人体临床试验中,APPROACH研究的数据真如上所述,这的确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

可惜,上述数据并不是来自此次杨森制药公司的人体临床试验,而是来自临床前的动物试验——2013年,APPROACH研究的技术铺垫者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对恒河猴进行了这种“马赛克疫苗”的动物试验。为模拟艾滋病毒(HIV),试验用的猴子被暴露在SHIV病毒下(该病毒和艾滋病病毒较相似,可在动物身上引发类艾滋病)。虽说人和猴子的生理结构比较相似,但研究结论也不能直接照搬。也就是说,在恒河猴的试验中得到令人激动的数据,在人体临床试验中是否也会有一样的惊喜?至少现在,我们还无法得知。

不过,这种潜在艾滋病疫苗在动物试验上交出了漂亮成绩单,在人类苦苦寻找有效艾滋病疫苗的路上,它在下一步大规模人体试验中的表现依然值得期待。(综合澎湃新闻、春雨医生、 央视新闻、北京日报)

责编:颜青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