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悌:湖大培养出的世界名人

  搜狗百科   2017-08-04 04:54:00

陈荣悌于1919年11月7日出生于四川省垫江县峡云乡。1924年起在私塾上学,1929至1931年就读于四川万县第一高级小学,毕业后考入垫江县立初级中学,1934年初中毕业后考入四川万县中学学习。1935年转入重(庆)属联立高级中学,1937年毕业。同年考入湖南大学化学系。翌年因长沙大火,湖南大学迁校,乃转学于四川大学,1941年毕业。

1944年陈荣悌于武汉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赴重庆中央大学任教,并于同年考取公费留美。抗战胜利后,1946年底办妥出国手续,1947年夏赴美。到达美国后,陈荣 四川大学悌看到美国发达的经济状况和人民优越的生活条件,更加坚定了他学成回国,报效祖国的决心。1949年,他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同年,参加了由北美的中国共产党员发起组织的“中华自然科学工作者协会”,经常和留美同学一起讨论归国后如何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等问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大西洋彼岸的赤子之心被震动了,陈荣悌积极了解新中国的情况,关心祖国建设。

1952年2月,陈荣悌获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他虽然渴望早日回国,但自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禁止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并没收了他们的护照。陈荣悌只得滞留在美国。1952-1953年,陈荣悌在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作博士后,在F.巴索罗(Basolo)教授领导下做研究工作。1953-1954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低温研究室做研究员,参加了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以工作性质为理由要求陈荣悌加入美国籍,称他是“美国非常需要的科学家”。陈荣悌利用美国移民法中关于外国人要成为美国公民必须到美国驻外使馆领取移民签证这个规定,于1954年8月11日,乘法国“自由号”(Liberte)客轮离开美国,在中国驻日内瓦总领事馆协助下,终于在1954年国庆前夕回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

回国后,为了实现当年立下的教育救国的夙愿。陈荣悌来到南开大学,从事热力学、动力学、配位化学及络合催化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就这样,陈荣悌教授开始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当时南开大学化学系拟设立热力学专门化,但苦于力量不足。在用了不到一年时间里,陈荣悌除了自编讲义,主讲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等课程外,还筹建了热力学专门化实验室。此后,他还讲授过化学热力学、反应动力学、统计力学和配位物理化学等课程,为化学学科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陈荣悌还积极克服设备、经费不足等困难,坚持开展科学研究。1955年,陈荣悌被选为中国化学会天津分会常务理事,1956年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南开大学支部委员、天津市委常委和副主委等职。

50年代末,陈荣悌提出了配位化学中的直线自由能和直线焓关系的定量关系式,受到了国际化学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文化大革命”中,他的工作一度中止。1978年后,他再度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他积极恢复原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重新建设实验室。他的《络合物化学中的直线自由能关系》曾获天津市1979年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得到国内外书刊的引用。1982年论文《铜(Ⅱ)、镍(Ⅱ)、锌(Ⅱ)-α,α,联吡啶-N-(间位取代苯基)氨基乙酸——三元混配体系的直线自由能关系》和《三羰基-1,4-二甲基四氮杂铁配合物取代反应动力学及机理》获天津市化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985 年同山西省化工厂协作的科研成果《NS-O2乙炔二聚新型催化剂》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6年、1987年和1991年的三组论文《配位化学中的线性热力学函数关系》《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机理研究》《溶液配位反应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获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截止目前,陈荣悌已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不少已为国内外书刊所引用。1987年在南京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上,曾获得苏联科学院颁发的丘加耶夫奖状和奖章。1989年,他的名字被列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出版的《世界名人录》和美国传记学院出版的《国际杰出人物辞典》。为了祖国配位化学领域的发展,为了培育中国化学界科技人才,解决化学领域的实际问题,陈荣悌献出了毕生的心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责编:朱晓华

来源:搜狗百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