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扇丨历史可追溯到明末清初,与苏扇、杭扇齐名

  潇湘晨报   2017-08-27 08:41:33

刘正文展示只有三寸的袖珍扇。

8月21日,岳阳市庙前街古玩市场,刘正文拿着直径两米的大挂扇《金陵十二钗》。组图/卢七星

在岳阳,有300多年历史的岳州扇与苏扇、杭扇齐名。在实用性逐渐被科技取代的今天,纸扇重新被文人珍视、收藏、把玩。执着的制扇者们坚持纯手工制作。从选材到制扇,几十道繁复工艺里,制扇人总能找到属于匠人的骄傲。


【卷首语】

执着的制扇人

处暑之后,秋风上了路,湖南的炎热却远没有结束。很难想象,在没有空调、电风扇的几千年里,人们是如何凭借一把扇子,度过这漫长的夏天。

吴冠中曾说,“扇子送凉,不意成艺。”意思是,制扇人发明折扇,本来用来引风,却没有想到成了一种工艺品。

没有留意扇子是什么时候退出生活的。被科技取代的退出,总难以引起人们的怅惘和怀念,唯有制扇人明白这种失落。那些执着的制扇者们,依旧坚持着纯手工制作,从选材到制扇,几十道繁复的工艺里,是制扇人对竹子的理解,几十年如一日的繁复练习,也有他们注入扇骨的情感,这大概就是手工艺总能让人感动的秘密。

庆幸的是,在扇子的实用性被取代之后,作为工艺品,扇子重新被文人所珍视、收藏、把玩。文人们将时间和温度注入扇骨,除去扇骨的火,竹变得温润,完成与制扇匠人的一场对话。我们应该不必担心扇子的消逝,在扇子回归到工艺品的行列之后,制扇人总能重新找到属于匠人的骄傲。(文/唐兵兵)

三百年岳州扇,与苏扇、杭扇齐名


文丨记者 唐兵兵

在炎热的夏日里行走,就不由开始想念起可随身携带的折扇。在岳阳,并不难找见“岳州扇”,汴河街、岳阳楼景区就有不少专营扇子的店铺,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一把看起来不错的扇子。不过这却是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岳州扇传承人刘正文心头的痛,“机械做的,哪能算得上是‘岳州扇’?”

岳州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

折扇是个舶来品,宋朝时,从日本传入中国,受到文人的追捧,在元朝时遭到冷遇,马上打天下的蒙古人看不上这文气十足的折扇。明清时,折扇开始兴盛起来,江南多文人,制扇业尤为发达,苏扇、杭扇名声在外。而岳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作为扇骨的供给地,给全国各地的扇厂提供半成品。

岳阳严寒期短,雨量充沛,土质肥沃,四季分明,为楠竹的生长提供了非常合适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渭洞、毛田、月田一带,峰峦起伏,楠竹资源丰富。岳阳光照足,楠竹不易发霉,生斑变质。岳阳楠竹的竹质嫩,韧性好,纤维均匀,竹节长,最适合于做扇骨。

与岳阳相邻的湖北洪湖的制扇人看中了岳阳的楠竹资源,在明末清初时入岳阳,洪湖人在渭洞、毛田、月田一带开设作坊,加工楠竹,制成扇骨,再运到洪湖加工成扇,或者顺长江而下,运往苏杭及全国各地销售,也将各地的扇子带回岳阳。

到光绪年间,岳阳县制扇骨的从业人员有上千人,光绪年间的《巴陵县志》中记载,“邑中婚事既定聘后,其中男家送礼,女家用荷包、扇插等。”扇插是随身佩戴放置折扇的工具,可见那时岳阳制扇业已经十分兴盛,折扇已经融入当地风俗中。

“我父亲文武双全的,要把扇骨运往全国各地,没点武功怎么行呢?”刘正文拿出父亲的一张老照片,骄傲地说。照片上是一个穿着大褂、戴着帽子的年轻人,下面写着“先父制扇艺人刘如东”,小时候,刘正文经常听父亲讲运送扇骨的故事,讲解各地扇子的技艺。刘正文坦言自己喜欢制扇,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先辈们将半成品的扇骨销往各地,也将各地的制扇技艺带回岳阳,累积和传承,成就了兼收并蓄的岳州扇。

有300多年历史的岳州扇,生产成扇的历史并不久远。

1952年,湖北洪湖县的扇商徐开春在岳阳城办起了第一家制扇手工作坊,收购毛坯加工成熟坯,销往武汉、洪湖等地。

1956年,徐开春等在岳阳县城关镇成立竹器生产合作社,制扇为其中一个车间,两年以后,制扇从竹器社分离,正式成立岳阳县制扇厂,才开始生产纸扇。只是,最初的扇子品种单一,花色少。直到1961年,也不过四个品种。

1964年,制扇厂开始生产羽毛扇。羽毛扇是以天鹅、野雁、鹰、鹳鹤等名贵鸟类的羽毛制成,对于多鸟的洞庭湖区来说,有天然的优势。刘正文至今还收藏着一把马鹰毛制成的孔明扇,三十多厘米的马鹰毛依旧光洁,玉质扇柄,轻摇马鹰扇,生风柔和,“马鹰毛是在西藏进的,现在可找不到这么长的马鹰毛了。”刘正文感叹。

“制扇厂最辉煌的时候,应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来进货的车在厂外排队。”在刘正文的记忆里,那个年代,夏日里岳阳人几乎人手一把折扇,“便宜嘛,两分钱一把。”便宜实用的纸扇被人们所接受,作为工艺品,岳州扇开始在扇业崭露头角。

1981年,“岳州扇”以书画扇、中堂大挂扇、鹅毛扇三个扇种,在全国名扇厂产品评比中,夺得“全国三大名扇”之一的称号,与苏扇、杭扇齐名,扇厂正式更名为“岳州扇厂”。

“八十年代中期,电风扇越来越多,制扇厂的效益就不行了。”三大名扇”的荣光终究敌不过科技的侵袭,1997年,岳州扇厂破产。不过,岳阳制扇的传统技艺并没有随着制扇厂而消逝。扇厂的老制扇人为岳州扇奔走疾呼,刘正文的“巴陵扇”保持着岳州扇的传统,老人们依旧以手工艺对抗着机械时代、鱼龙混杂的市场,努力为“岳州扇”正名。

链接新闻:

岳州扇丨 一把斑竹扇有八十多道工序,要做三四天

责编:朱晓华

来源:潇湘晨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