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棕:难以维系的传统工艺

周建生   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   2017-07-07 14:45:30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大家纷纷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总是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他们,就是“工匠”。

老师傅叫贺前进 ,今年79岁,老家在湖南邵阳,有着一门手工制棕床垫、制棕绳、制蓑衣的手艺。贺前进与老伴贺伯莲1993年来郴州做棕绳,棕床,现在已经有近三十年的时间了。

他们做的棕床垫通风透气,冬暖夏凉,过去一直有很不错的销量与顾客群。而随着机器加工时代的到来,如今的手工棕床、棕垫己经没什么利润了。

但生活的重担似乎并没有使两位老人寸步难行,他们依旧自得其乐,他们怀揣着对这门手艺的热爱、对内心那份清静的追求、对生活的虔诚以及对彼此的守候。

周建生 摄

影像不仅帮我们记录了时间的变迁,更体现了贺前进这些老手艺人身上流淌的“工匠精神”。

制作棕垫、棕绳是一件工序复杂的事情。贺师傅使用的是木制的机器,一边接综绳,一边后退,接到一定长度时拉一下机器上的一根长线,长线带动木制辘轳滚动,再利用机械之力把棕绳绞紧。制作一副棕垫贺师傅和老伴需要花上一上午的时间。

(当阳光洒在稍显残破的青砖上时,贺师傅早已开始了他的手艺活)

(贺师傅制作棕绳、棕垫时使用的工具,看似简单,但每个步骤都需要它们之前相互配合,也许越简易的东西越藏着玄机)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贺师傅他们专注于每一针、每一线,以劳动维持生计,用双手编织生活)

贺师傅有5个子女,但是二位老人仍然要坚持自食其力。两位老人现在租住的两间房子每个月100元,房子里没有电视,电话,只有一张简易的床、一个老式的碗柜,一组他们捡来的衣柜和一些必备的餐具。看似压抑、沉重的生活,似乎又满怀劳动的乐趣,以及两人相濡以沫的温暖。

(贺师傅与送棕匹上门的客人讨价还价)

(做好的床垫需要送到市场上去卖,有时候贺师傅还要赶班车,把床垫送到农村集市上去卖)

(为了维持生计,减轻老伴的压力,贺妈妈平时都会出去拾一些荒货补贴家用)

(每次卖荒货时,贺妈妈都要自己在家里先称称重量,她说怕老板少称)

(贺师傅和贺妈妈都有了自己的社会保障卡)

(贺师傅买了一个播放机,里面下载的都是花鼓戏节目。闲暇之余,观看花鼓戏就是他最“消遣”的时光)

(贺师傅和老伴的生活平淡如水,但处处流露出真情,厮守相依的岁月早已刻在了两人的脸上)

2015年10月7号郴州市裕后街李家大屋被列为湖南省省文物保护单位。在郴州做了30多年的贺师傅将要离开郴州,回到邵阳老家。他所热爱的这门手艺活,或许也即将终止了吧...

(贺师傅给在外地工作的小儿子打电话,叫儿子接他回湖南邵阳老家)


(郴州市裕后街李家大屋是贺师傅工作和居住的地方,被列入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后将被进行全面的维修改造,贺师傅只能回到邵阳老家去。虽人去楼空,但他们留在这里的匠人精神永远不会被忘记)

我们在“灵光”消逝的大众消费与机械复制时代,终于重新发现时间赋予手工的尊严和“光韵”,再走慢一点吧,不要忘了这些工匠,不要忘了工匠精神。


责编:李梓延

来源: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