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吃元宵还是吃汤圆?

  大湘菜报   2017-02-10 21:46:23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庆祝元宵节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与家人一起吃元宵、猜灯谜、赏花灯等传统项目依然受到人们的追捧。而“北方元宵,南方汤圆”的话题又在这天开始讨论了。

元宵


汤圆



元宵和汤圆是两码事,首先在做法上,元宵是馅滚皮,汤圆是皮包馅。所谓“包”汤圆“滚”元宵,元宵在制作上要比汤圆繁琐得多:首先需将馅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然后再过水,继续放回笸箩内滚,反复几次,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由于制作工艺不同,元宵比汤圆的口感要粗一些。汤圆的做法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皮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

摇元宵


除了做法,煮出来的样子也不同。元宵做好后表面会有“茸头”,即面粉浮粉,下锅煮时面粉融入水中,汤呈乳白色,个头比汤圆大。而汤圆皮是用干糯米粉加水和成的面,抱团性较好,表面更光滑,煮制汤水清澈。

若把元宵比作北方大汉,那汤圆则像是江南水乡的姑娘,光滑的外皮,个头又小,一口吃下去简直酥到心里了。最爱传统的黑芝麻汤圆,吃的时候加点甜酒,芝麻馅儿的甜夹杂着丝丝酒香,再加上软糯的口感,那感觉妙不可言。

其实元宵节选择元宵还是汤圆并不重要,只要能在这天跟家人聚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吃什么还重要吗?

元宵大酬宾,您享受到了吗?

每逢佳节,便是商家们用尽花招来回馈食客的时候。打折、礼品、抽奖……各种方式通通玩一遍,今年的元宵节也不例外。

位于太平街巷内的湘当年就举行了送元宵活动。当天每桌客人都能获赠一份元宵。老板黄政亮说,这是他第一次在元宵节做活动,不仅是为了庆祝元宵佳节,同时也为感谢顾客在过去一年对湘当年的支持。

湘菜配美酒,据诚食家厨八方店店长周靓介绍,今年的元宵节玩了新花样。当天每桌不仅免费赠送一份汤圆,凡点了店内招牌菜长寿村黑山羊炖粉皮的顾客还获赠一瓶泸小二。

节假日本是和家人团聚的日子,但餐饮人却因为他们特殊的工作性质,必须坚守岗位,为顾客服务。“入行十几年一直都是这样。”周靓笑着说。对他们而言,看着顾客吃得开心,就足够了。

【小资料】 元宵节由来及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过了正月十五,意味着农历新年就算真正的过完了。元宵节从何而来,除了吃元宵,还有哪些习俗呢?

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戡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猜灯谜


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南宋以后增加的一项元宵节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始于南宋。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欢迎。

元宵灯会


赏花灯。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踩高跷。这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

舞狮子。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狮子为百兽之尊,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

文/周楚怡


责编:郑礼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