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专家共同呼吁:解决急救“荒”与“慌”

  新湖南客户端   2017-01-11 18:05:27

新湖南客户端1月11日讯(记者 段涵敏 通讯员 周瑾容 周蓉荣)我国每年54万人猝死,相当于每天6艘“东方之星”沉船遇难的人数。“夺命杀手”无处不在,而大部分人往往遇到意外依赖于急救车和急救专业人员,普遍存在急救“荒”,很多人在急救第一现场因不懂急救知识而慌乱、举足无措,使无比珍贵的救命生机流失。

1月11日,“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第一届国际高峰论坛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召开。来自美国和国内的医学、媒体、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急救知识普及推广,让民众在遇到突发状况的危急时刻,能够科学有效的施救。

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会长王立祥在会议上首次解读了《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王立祥表示,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心搏骤停(CA)患者的整体抢救成功率,必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和高效的CA综合防治体系。CA前要以预字为纲,变被动抢救为主动防控;突出抢救中以化字为主,使CPR科学技术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准确把握CA患者和CPR技术共性标准和个性特点,辨证施救与科学化解;CA后则以生字为重,尽显敬畏生命、拓展生命的CPR发展观,优化CPR后管理的全过程,使生命得以恢复和延续。

意外发生时,救命黄金时刻只有4-6分钟,每推迟1分钟抢救,患者的死亡率就上升3%。根据研究发现,约有88%的猝死病人发生在家中,很多去世者往往是由于抢救不及时,等到医生到达现场时已经太晚。在澳大利亚,每100人中有1人拥有急救员证书,香港每10人中有1名,美国每3人中有1名,北京正在为每150人拥有1名而努力(新目标为每80人拥有1名),而在长沙,每2000人中仅1名有过培训经历。

为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公众急救意识,湖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发出倡议建立“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联盟”,并将每年1月11日作为“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活动日,成立由急救研究所、急诊医学科牵头,全体医护志愿者为导师和工作人员的团队,在院内开辟急救小屋,配备专职培训老师和专门培训教具,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基层的“五进”培训,举办“医带五”大型急救宣教活动,举办培训70场次,仅2016全年培训约7000名第一目击者,让他们掌握了基本急救技能。编写出版《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指南》科普图书,该书成为急救培训的规范教材,并入选2016年农家书屋书目在全国推广。

祝益民教授介绍,在事故和意外发生最初的“黄金10分钟”,急救车和急救专业人员往往不能迅速赶到,在现场的往往是“第一目击者”。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市民中,就有10%的人曾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过他人。在该院接诊的患者中,也有家人给予过恰当的急救,而幸运地得到挽救的案例。

然而,祝益民也不无忧虑地表示,医院每年接待的急诊患者中,真正由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施救的,少之又少。国民急救意识的普及和急救技能的提升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湖南省人民医院主导推进的“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已引发社会的强烈的反响,也得到了各行业其他单位及机构的支持和参与,公众的急救意识得到进一步唤醒和重视。目前,湖南师范大学已将急救作为选修课程。2016年医院向省政协提交提案,建议从政府层面重视支持,加强急救普及的力度和广度,呼吁急救立法。

责编:杨思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