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谱华章

  娄底日报   2016-12-20 09:07:07

——“转型创新进行时”大型集中采访报道之冷水江篇

初冬时节,传统工业强市冷水江以另一番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世界锑都锡矿山,不以产量、市场份额却以矿区还绿、土壤改良、砷碱渣处理等综合治理成果,两次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推介;在化解传统钢铁煤炭煤化产业下行压力的同时,统筹城乡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一面旗帜,美丽乡村建设更在12月初的全省现场会上作经验推广;实施八大环保工程,天更蓝水更绿,冷水江蓝照片“刷爆”微信“朋友圈”。作为湖南省第一个县级市,建市47年来,以湖南省2‰的地域面积和5‰的人口,创造了全省1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7‰的财政收入。冷水江市也因此连续多年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市,2015年度成为全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县市。但近几年受国内宏观经济不景气、国外经济环境不佳的影响,以能源原材料产业为主的冷水江首当其冲,连续多年保持的高速增长势头开始放缓,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少见的下滑态势。

今年8月,在县市换届前夕,省委、市委对冷水江市党政班子进行了调整,李建华、曾伯怡调任冷水江市担任党政负责人。8月30日,在冷水江市委十届一次会议上,李建华当选为市委书记;11月28日,在冷水江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曾伯怡当选为市长。

在党代会报告中,李建华描绘了未来五年冷水江的发展蓝图,即大力推进工业提质转型,大力推进三产提质升级,大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大力推进城市提质扩容,大力推进环保提质攻坚,大力推进民生提质改善,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努力建设幸福冷水江。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伯怡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以“七个三年行动计划”和“六大提质工程”为抓手,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开放创新,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加快迈向基本现代化,努力建设富饶美丽健康幸福新冷水江。

“转型”“提质”成为新一届市委政府推动发展的关键词。同时,作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冷水江在“转型”中提出六大提质工程,破解发展难题。

实力之上:工业提质转型

工业,无疑是冷水江的立市之基、强市之本,在历年的三次产业比中,第二产业均占据50%以上,具有相当实力。

对于工业这个传统优势拳头产业,冷水江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打造湘中工业桥头堡,力争到202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60亿元。

冷水江提出从三个方面推进工业提质转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依托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继续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应用和嫁接高科技,推动钢铁、有色、煤电、煤化、建材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百亿产业、百亿企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突出创新引领,聚焦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更加有效的投入、更加灵活的机制、更加优越的环境,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逐步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绿色低碳、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体系。全面激发发展活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向上争资争项,全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带动能力大的项目。

今年,冷钢面对钢铁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逆向思维,在继续做大做好省、地、市大市场,跟大客户、大工程项目真诚合作的同时,又走进农村,竭尽全力开发小市场、小工程等“两小”项目,为企业在低迷的钢市洞开了一片新天。在全国钢铁行业经营困难情况下,冷钢仍然万绿丛中一点红,逆市赢利3亿多元。作为冷钢的钢铁产业链的下游企业,天宝紧固件以生产螺母、螺帽为主打,1-10月,公司紧固件产量8.3万吨,实现产值6亿元,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活力之源:三产提质升级

服务业是带动性、开放性、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冷水江市全面实施“文化旅游及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0年,三产占比提升到40%以上。

为此,冷水江提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推进锑都电子商务城建设,将电子商务创业园打造成电子商务集聚中心、返乡创业示范中心和新兴产业孵化中心;加快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湘村快线”等项目推广,激励带动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大力推进资江旅游开发,带动我市旅游业大发展,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坚持市场化运作,有效引导供需对接,降低商品房库存量,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鼓励发展健康养老业。11月底,位于冷水江市城东的电商产业园二期,数十家创客、电商汇聚一堂,共谋发展大计。电商企业犹如一股清泉,为冷水江经济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商创业者也纷纷表示,将用“互联网+”的模式,把本土特色品牌推向全国。

潜力之巨:农业提质增效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几年来,冷水江市通过五年努力,统筹城乡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省典范。下一步,冷水江市将立足农业占比较低的实际,突出发展精品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培育特色城镇,进一步激发发展潜力。

冷水江市提出,突出做特做优,形成冷水江农业品牌,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突出美丽乡村,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实现“美丽乡村”市域全覆盖。突出因地制宜,积极培育特色城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着力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增强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铎山镇塘冲社区处于煤矿采空区,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一直都较差,近年来,社区居委会大力开展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已完成房屋风貌改造20余栋,新修通村通组公路800多米,栽植树木3000余棵。如今的塘冲,处处是宽阔整洁的水泥马路,一幢幢蓝瓦白墙、错落有致的房屋格外引人眼球,居民们的出行环境、居住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魅力之光:城市提质扩容

由于“先有工厂,再有城市”的原因,冷水江城市建设一度滞后,但近年来,冷水江市牢牢抓住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有利时机,完善现代城市系统,全面提升城市品位,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

为此,冷水江市提出,强势推进城市东扩,举全市之力,扎实做好城东生态城建设这篇大文章。全力打造精品城市,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严肃性,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不断完善交通网络,全面实施“综合交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拓展东西通道,抓好娄底大道建设,冷新段力争2017年底前竣工。

11月3日,龙琅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建成后将改变冷水江地区交通落后面貌,缩短与省会长沙的时间距离。

动力之要:环保提质攻坚

环境是最优质的资源,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冷水江市紧扣绿色发展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实施“天蓝水净地绿三年行动计划”,多还老账,不欠新账,打一场环境保护攻坚战。

冷水江市提出,抓好锡矿山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锡矿山地区经济结构有效调整、环境污染有效治理、生态植被有效修复、民生福祉有效加强,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样板区、世界锑产品绿色环保研发生产基地。开展环境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污染问题,推动全市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11月下旬,位于锡矿山地区的历史遗留砷碱渣无害化处理(一期)工程运转良好,已进入全面处理阶段,将有序消化锡矿山地区历史上遗留的砷碱渣,有效解决该地区重金属污染问题。

魄力之举:民生提质改善

改善民生、造福群众,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冷水江市继续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水平,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冷水江市提出,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实行精准识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到2017年底,全面实现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建立健全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20年,全市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面推进“法治冷水江”建设,全力推进法制与社会体制改革,坚持依法行政,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确保决策制度科学、正当、公开。

初冬时节,走进冷水江市金竹山镇东风村,漫山遍野跳动着绿色,一改几年前千疮百孔的模样。这里曾是传统的产煤村,曾有40多家小煤矿密布村里,80%的房屋成危房,喝水靠消防车运送。东风村村民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1600余亩荒山上种下数十万棵树苗,昔日满目疮痍的东风村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植被恢复,干涸多年的水井重新冒出了甘泉。同时,该村大力发展百果园、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许多村民摆脱了贫困。(记者 梁浴涛 周澜 谢次华 通讯员 谢立松 周俊)

责编:娄底日报

来源:娄底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