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潮头春意浓

  娄底日报   2016-12-29 09:43:30

——“转型创新进行时”大型集中采访报道之万宝新区篇

寒冬犹在,春意已浓。这是万宝新区给记者的直观感受。

图为湖南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工人在劳作


作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区,正处于成长期的万宝新区肩负使命,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从中心城区南扩战略的跳板起跳,以转型创新为加速器,画出了湘中地区两型建设的优美弧线。

自成立以来,万宝新区通过科学规划,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产业项目,创新筹融资模式,区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11月下旬,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亿元,到位外资1.3亿美元,实现税收10亿元,写下了两型建设与区域发展共生共荣的精彩篇章;与此同时,文昌科技、味菇坊、湘煤机、高铁南站、诚通物流园等一大批产业及基础项目,成为了娄底转型创新发动机中的“火花塞”。

“当前,新区发展进入了突破瓶颈与寻求创新崛起并存的关键期,如何培育新产业、找到新支点,如何实施结构化改革等等,都是探索的方向。”万宝新区党委书记伍鹄表示,新区将在已形成的定位的基础上,以招商引资为第一抓手,以推动项目建设为第一要素,写好高铁经济文章、商贸物流新材料产业文章、医疗健康养老产业文章及发展文化旅游文章。

坚守定位 崛起两型新城

通衢大道在建成区内如血管般分布,高低不一的幢幢高楼如琴键演绎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律动,错落有致的脚手架释放着向上的动能,被誉为中心城区绿心的仙女寨巍峨挺拔,孙水河永昌河如玉带般蜿蜒流淌。

这些,不仅生动阐述了万宝新区两型建设与区域的共荣,也释放着区域“五位一体”的魅力。
      2011年1月6日,负载着全省两型社会建设及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万宝新区正式起航。因承担了和一般工业园区不一样的使命,开发建设伊始,万宝新区即明确了自身定位———将区域当作两型建设先导区和新的城市区来打造。围绕此中心,在招商引资、片区开发建设等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

在开发建设中,新区始终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住房和办公楼等建筑物均采用节能、节材、节地设计。以娄底高铁南站枢纽一体化项目为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均贯穿了两型理念,光伏走廊、节能材料等彰显了绿色建筑的魅力,达到了省级绿色建筑一星标准,成为了我市绿色建筑的典范;对于仙女寨的开发,新区也遵循着“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对其进行了总体规划,只对部分可开发区域进行了项目招商。娄星南路的建设也如此。作为万宝新城南北向重要的主干道和我市第一条两型之路,在建设过程中,万宝新区高起点抓好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其生态性,在道路照明,美化、亮化中充分采用低碳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实现了城市道路功能与两型的完美融合。

在产业发展中,新区管委会对新区内的企业新区按照以绿色生产、循环生产、低碳生产为核心的可持续生产理念,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限制区内现有污染企业外延扩张,对不符合入园要求的项目进行劝退。

与此同时,万宝新区通过将相关指标落实到“两型”机关建设、“两型”企业建设及项目建设上,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广。自成立以来,万宝新区万元GDP能耗下降8.3%,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7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8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40%,二氧化硫减排量2.5%,化学需氧量减排量12%。

在严守两型发展底线中,其发展也没有因此而落下,万宝新区产业发展局提供的相关数据即可窥出端倪:2015年,新区储备项目有20个;2016年,项目储备量增加至30多个;2017年,新区项目储备量已达54个。

万宝新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肖雄杰表示,正是在两型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中,新区近年来保持了良性发展势头,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亿元,实现税收1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万宝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到位内资、实现税收分别同比增长12.5%、29%和9%。

随着我市产业转型升级顶层设计完成及转型升级需求放大,作为我市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试验先行区域,作为建设美丽娄底的重要力量之一,尝到了两型发展甜头的万宝新区“十三五”期间将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双丰收,营造生态功能优良的现代化、森林式、园林化、生态型宜居新城。

项目蓄势 做好“四篇文章”

对于园区来说,项目就是生命线。

与开发建设一样,在产业发展中,深谙此理的万宝新区通过对项目的取舍,打造了具有自己特色两型之路。先后拒绝30多个不符合园区产业导向、未通过环境审批的项目。此外,还通过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创造出了一批两型示范企业和高科技企业。

作为我市企业转型创新的一个代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文昌科技实现了从传统建材企业向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转变、由“三高企业”向湖南省两型示范企业转变的蜕变。

据了解,该公司主要致力于汽车关键零配件轻量化和轨道交通关键设备国产化生产研发,在市委、市政府及万宝新区牵头组织下,该企业通过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国内知名资本合作,提升了科研、管理水平,在转型升级中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9年以来,共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2项,其中省部级项目6项。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33项。多个产品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站在了国内新材料同领域产品研发的前沿。今年1-10月,公司销售实现了40%的增长,预计全年销售增长50%。

万宝新区另一家企业———湘煤机通过产品转型,实现了由“单腿跳”向“双腿走”的转变。“公司之前致力于薄煤层开采机械的研发生产销售,近年来,受我国经济换挡、煤炭生产调控影响,公司结合市场需求及自身情况,在对原有产品优化升级的基础上,开始着手智能车库生产研发。”湘煤机相关负责人表示。

“智能车库在2013年投放市场,目前市场已拓展至山西、广东、福建、四川及我省株洲等地。我们看到的这个车库占地270平方米,可以停放105辆汽车。”在厂区内摆放的智能车库样品间中,湘煤机上述负责人兴致高昂地介绍起了规划,为了继续保持在全国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对产品进行了升级,转变了经营理念和发展思路,实现了由原来的单一产品经营向产品+服务型产业链延伸。

而对于新区的另一家企业来说,味菇坊也正是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了新的发展。上述企业的转型经历虽有泾渭之别,但从转型升级效果看,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也因此成为了细分行业领域的“单打冠军”。比如,文昌科技成为了国家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半固态加工技术开发基地”;味菇坊成了国内食用菌生产领域的领头企业之一;湘煤机在智能车库领域成为了领跑者。

“在巩固现有产业基础上,引导现有企业创新做大做强的同时,还将围绕高铁片区开发,做好高铁经济文章;围绕文昌科技、湘煤机、诚通物流园等项目做好商贸、新材料文章;围绕众一健康城项目做好发展医疗、健康、养老产业文章;围绕仙女寨、孙水河的开发利用做好发展文化旅游文章。”肖雄杰表示。

为了将上述四篇文章写好写活,万宝新区将突出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建设、突出生产要素保障,围绕高铁片区开发招商、盘活现有资产招商、依托产业链招商,重点推进诚通物流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等项目,全力支持味菇坊、文昌科技、湘村高科等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充分运用PPP模式加快高铁北片区及孙水河风光带等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丰园、百亩二期等民生项目建设。

创新筹融资 为开发建设“输血”

6月底,万宝新区境内企业———文昌科技在新三板正式挂牌,这是万宝新区今年在新三板挂牌的第2家企业,也是目前我市在新三板挂牌的第3家企业。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2009年搬过来之初,面对占地100余亩的新厂区建设和研发投入,当时公司资金有点紧张。新区在厂房、平地、征拆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之后,又在专项资金和项目申报上对公司给予了大力支持。”文昌科技综合管理部负责人表示。

一年内两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是对万宝新区近年从资金等方面强化产业扶持的最好的注脚,而这也成为了园区牢抓筹融资工作力推区域开发的一个写照。

运行伊始,万宝新区以首笔银行贷款———来自国家农业发展银行的1.5亿元作为启动资金,在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中,开启了南部新城的造城之路。

随后几年里,一个个旨在完善园区基础配套和产业配套的项目在新区境内铺排开来:仙女大道、娄星南路、万宝大道、众园路等道路相继开工;高铁南站枢纽一体化项目等项目启动建设。

对于成立不久的万宝新区来说,一个个开工建设的项目一方面加速了新区造城的进程,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新区对资金的需求。“融资从何而来,怎样才能融到资金”成了万宝新区人想得最多的问题。

资金是园区开发建设的血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为抓好资金这个牛鼻子,新区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对筹融资工作予以了充分保障。万宝新区始终将筹融资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创新筹融资模式,利用政策化解债务,做好了开发建设资金保障。

过去几年,新区筹融资工作在各级各部门支持下,呈现出“迈出步伐大,筹融资金额逐年增加”的特点。其最初的筹融资资金为5亿元,2012年为11亿元,2013年达到20亿元。今年上半年融资到位资金已近10亿元。

与此同时,新区紧密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综合考虑筹融资成本,不断丰富筹融资品种,融资渠道从最开始的银行贷款变得多样化,从2012年开始,BT、债券、PPP等融资方式为新区开发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血液,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据了解,2012年始,园区通过BT方式筹措资金20亿元,保障了高铁南站等3大项目建设;2014年,在财政部43号文件出台之后,新区开始采用PPP项目融资,并获得了省首批PPP示范项目的审批;去年,新区首次成功发行15亿元债券,发行审批时间只有半年、全额获批,创造了省内债券发行史的记录。

随着筹融资渠道逐渐多样化,新区在筹融资工作方面开始了自我超越,总量屡创新高。截至11月中旬,新区筹措资金近100亿元,有力地支撑了高铁南站、万宝大道、娄星南路、众园路、百亩组团安置基地、万宝组团棚户区改造等一批基础项目的建设,新区境内两大片区开发成效显著:百亩组团路网基本建成,万宝组团区域内几条主干道相继建成。新区开发面积由成立之初的2平方公里起步区扩大到了如今的10余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新区主动利用国家的利好政策,积极协调省、市财政部门和银信部门的关系,争取其支持,对老债务进行了积极化解。截至2015年,除长沙银行2.7亿元信托没有进入一类债务外,新区其余存量债务全部置换到位,大大减轻了新区的负担,降低了开发成本。(记者 杨成伟 通讯员 吴勇 肖江杨 刘厅)

责编:娄底日报

来源:娄底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