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中民的“叮铃哐啷”|神奇雕塑有走向社区的可能

  新湖南客户端   2016-11-29 00:01:45

新湖南客户端11月26日(记者王铭俊)11月24日,长沙迎来今冬寒冷的一天,一位特殊的观众早早在细雨中出现在了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

原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巡视员、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孙凌平在网上翻到雕塑家侯中民“叮铃哐啷”的展讯,见过很多手艺人的她仍想一探究竟,便来到长沙。

孙凌平在参观展览后说,侯中民用自己的创意与设计赋予了废弃金属材料新的生命力。

站在公共文化的角度,她认为,侯中民那些用废铜烂铁雕琢出的神奇雕塑完全可以走向市场,走入社区,走进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

原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巡视员孙凌平(左)与雕塑作者侯中民交流。


“手艺人很辛苦,他们所有的创作都是自己的心血”

“孙老师,您看这头牛的脊背,它是什么材质做的?”

“这是灭火器的零件,它组成了猴子的嘴巴。”

“这只豹子的鼻子是拿螺丝帽做的。”

在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侯中民引着孙凌平在每一件雕塑品前驻足。这里展示的30余件雕塑品大多是他今年春节后赶制的。

蒸汽朋克、钢铁雕塑,这些孙凌平都见过。侯中民的作品让她惊喜的是做得很精致、艺术表现力丰富。

“以前,我也浏览过一些旧物艺术展览,其中就包括废旧钢铁雕塑。旧物改造,还是要做得高贵、高雅,不然它仍是旧物,看着就不高档。”

侯中民作品的精致,在于选对了材料,并将对的材料用到了对的雕塑上。这其中的艰辛或许外人很难体会。

“四年前,我对废旧钢铁雕塑产生兴趣,总是到废弃空间去寻找材料,你根本不知道那些破铜烂铁可能存在什么样的污染或者是生物细菌。”

但侯中民还是找到了“变废为宝”“变废为艺术品”的乐趣与初心,他认为这样的创作吻合自己的生活观。

“手艺人很是辛苦,他们所有的创作都是自己的心血。”一直有从事兔子工艺品设计的孙凌平展现出强烈的同理心,“每一幅作品都是你的孩子,都是孤品,那种心血可以直接从作品中看出来。”而站在曾经工作的公共文化领域的角度,她认为,侯中民的作品完成可以走向公共空间,与市民产生关联。

侯中民作品《独轮女孩》高1.6米

侯中民作品《飞马》高3米


“进入公共空间,进入小孩的视野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孙凌平的判断来自自己推崇的“第四消费时代”概念。概念提出者认为,在灾难中成长的日本已经从崇尚时尚、奢侈品,注重质量和舒适度,过渡到了回归内心的满足感、平和的心态、地方的传统特色、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上来。

“艺术家生活在当代,是和当代发生关联的。工业改变了社会,也制造了垃圾,给环保带来了很多隐性污染。在第四消费时代,我们需要将它们再利用、再创造。”孙凌平认为,侯中民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将原本没有经济价值、废弃的物品,再利用,再呈现。

孙凌平鼓励侯中民走出去,闯市场,“做市场真的很有意思。市场是社会发展最大的动力。所谓的艺术绝对不能只放置在艺术馆,它要真正融入到你我的生活中,要去和百姓发生关联。”

而这也是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石玮所在做的,孙凌平的观点他特别认同。“在艺术性之外,我们一直强调作品要与公众发生关系,艺术展览要回归日常审美。”

侯中民的“叮铃哐啷”展览已经进入尾声,参展观众给他提了很多意见和要求。开培训班;做私人订制;将雕塑放置于长沙的大街小巷,一起守候长沙的今天与明天,使之成为小孩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都是侯中民想到的市场化之路。

“对我来说,这些都是我继续创作下去的动力。”侯中民告诉新湖南湘设计频道记者。

侯中民作品《倒立猴》

侯中民作品《溜冰少年》高1.5米


责编:王铭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