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秀才到革命者:刘少奇入团介绍人贺民范

  搜狐历史   2016-11-23 09:16:27

贺民范:1866年生,湖南宝庆东乡魏家桥两头塘人(今邵阳市邵东县魏家桥镇两头村)人。25岁中秀才,1907年东渡日本,入富士见法政大学留学,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当选湖南临时议会议员兼秘书长。后任安化县县长、岳阳县等知事。1918年弃官寓居长沙,闭门钻研马克思主义学说。五四运动后,任船山学社社长、船山中学校长。与毛泽东、彭璜、何叔衡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支持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与毛泽东等人创建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支持毛泽东、何叔衡等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并任首任校长。1922年4月辞职,后回宝庆(邵阳)兴办教育,发展农民运动。马日事变后被通缉,1928年3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出狱后隐居故里,组织乡民修整道路、塘坝,兴办教育。1950年8月逝世。

从“晚清秀才”到革命者

在湘籍早期共产党员中,生于邵东的贺民范以其晚清秀才身份投身革命,这一传奇故事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6月9日上午,本报“寻访湖湘红色足迹”采访组从长沙出发,行程200多公里,来到邵东县城。在县史志办、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又驱车15公里前往邵东县魏家桥镇两头村,寻找贺民范先生足迹。

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窝里,一栋破旧的三间两层土砖房坐落在山脚下。这就是贺民范先生的故居。房子久已无人居住,里面堆满了杂物。

“我曾祖贺民范出生在这里,也是在这里去世的。”贺民范的曾孙、今年61岁的贺绍成介绍,“他生前在外为官、闹革命,不求财物,回乡后无钱翻修房屋,一直到去世,都住在这栋简陋的房子里。”

据史料记载,贺民范25岁考取秀才,此后在家乡设塾授徒。1900年,随同巡营管带贺金声赈灾济民,“甚有劳绩,得奖附贡”。辛亥革命爆发后,率领学生支持焦达峰、陈作新领导的湖南新军起义。1912年当选为湖南省临时议会议员兼秘书长。不久任安化县县长,大刀阔斧收缴鸦片,焚烧于该县桥头河镇。1918年,目睹军阀横行、政治腐败,愤然弃官寓居长沙,闭门读书,钻研马克思主义学说。

曾与毛泽东交往甚密

“通过《毛泽东年谱》和《伟人毛泽东》等权威史著,可以肯定毛泽东曾与贺民范交往甚笃。”邵东县史志办主任申喜平介绍。申喜平说,他花了10多年时间,搜集了大量史料,现完成了18万多字的贺民范传记,即将出版。

据史料记载,五四运动后,贺民范应湖南省都督府之邀,出任船山学社社长和船山中学校长。贺民范与毛泽东的交往始于这个时期。他经陈独秀的推介与毛泽东建立联系,很快就成为毛泽东开展革命活动的骨干力量。

1921年8月中旬,毛泽东和何叔衡在党的一大结束后回到长沙,曾因身体不舒服和杨开慧一起住在船山学社。与毛泽东夫妇同时住进船山学社的,还有易礼容和许文煊夫妇。毛泽东、何叔衡、易礼容、贺民范等人在这里生活和开展革命活动,朝夕相处了两个来月。

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人之一

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是由毛泽东发动,约在1920年11月间正式成立。关于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在延安,毛泽东向萧三提过的成员有:毛泽东、何叔衡、彭璜、易礼容、陈子博、彭平之。据毛泽东回忆,正式发起时在文件上签名的有6人。至一大召开时,一大筹备成员李达回忆有10人,张国焘回忆约10人。这就是说,长沙小组从初创时的6人,发展到10人。后经党史专家多方考证,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毛泽东、彭璜、何叔衡、贺民范、易礼容、陈子博、彭平之。其中仅有贺民范不是新民学会成员。

“但是,有确切史料证实,易礼容因与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发起人彭璜产生矛盾,推迟了一个多月入党,他是新民学会长沙会友新年会议(召开时间是1921年1月1日至3日)后入党的。”申喜平认为,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创立时,仅有毛泽东、何叔衡、彭璜、贺民范、陈子博、彭平之6名成员,在发起文件上签字的应该是这6个人。

在贺民范故居对面的山坡上,有贺民范的坟墓,原来没有墓碑。2010年4月,中共邵东县委、县人民政府为之竖碑纪念,上书:“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人之一贺民范之墓。”申喜平介绍,这是经过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的,是对贺民范建党贡献的肯定。

责编:朱晓华

来源:搜狐历史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