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去挤干旅游业的泡沫

  新湖南客户端   2016-08-26 13:39:13

文/周生明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始终被“两只手”推动和平衡着——一只“有形的手”,其上推下拉,“抑扬顿挫”,试图掌握着一个节奏,却时常又会单方面用力过猛;而另一只“无形的手”,虽然看似无声无息,但它却具有“洪荒之力”,可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或肯定,或否定,它只相信市场法则!我们要特别留意的是那只“有形的手”,它如果用力不当,就会搅动起一波又一波的经济泡沫。房地产的泡沫大家有目共睹,旅游业的泡沫似乎又现端倪!

请看下面一组数据:国家旅游局规划2016年建设500个自驾游房车营地,未来3年将在全国建立600个全域旅游区;2016年1至6月,全国在建旅游项目9944个,实际完成投资4211.5亿元,10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206个。即使像我们这样一个旅游才刚刚起步、满眼都是熟面孔的县,去年也爆出了全年接待游客265万人次、旅游收入8.5亿元的惊人数据,喜乎?悲乎?真个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啊!

这一方面,显示最近几年旅游投资呈现出一轮爆发式的增长,资本正加速进入这个本就竞争激烈的行业;另一方面,说明各地发展旅游,大有山雨欲来、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趋势!

《围城》里有一句话: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政府部门统计数据的水分及一贯的“报喜不报忧”,新闻媒体呈现的“五.一”、“十.一”期间热门景区车水马龙、人满为患的画面,以及众多景区出于自身宣传的需要而展示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游客爆棚的图片……这些都传递给人们一种景区发展欣欣向荣,旅游事业大有可为的景象,这种形势一片大好的信息给旅游投资人一种信号——只要是景区,游客就会蜂拥而至,只要搞旅游,就会赚得盆满钵满。

殊不知,媒介及景区公开发布的数据、画面、图片等等,都是经过几番遴选,唯我所用的。我们眼睛不能只盯着故宫、长城、张家界、九寨沟、黄山、西湖等极少数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秉赋绝佳的样本,也不能只看到“五.一”、“十.一”等几个黄金时段里的热闹场面,而对于那些大部分时间里,门庭冷落游客稀的景区却视而不见。事实上,绝大多数景区只能用四个字去形容——惨淡经营!

发展经济应该思路清晰、健康有序,而实际工作中人们又往往知行相悖。比如,一方面我们强调供给侧改革,另一方面我们又在搞旅游开发的“大跃进”,每年有上万亿的资金正不顾死活地往里面挤。城市折腾的结果是遍布各地的“空城鬼域”。城市折腾完了,开始折腾乡村了;房地产折腾完了,又开始折腾旅游了。

过热的旅游开发,使本就处于经营困境中的大多数旅企雪上又加霜。看看现在的景区,“免费、打折、降价、特惠”充斥眼球,其根源就在于过剩的产品供给及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当下,“追求规模,盲目求大”的思维模式,“低端粗放、体量倍增”的盲目扩张,“攻城略地、抢战资源”的旅游开发运动,势必造就更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景区,给原本完整的自然生态留下一大堆建筑垃圾!

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农村,那时政府还热衷于号召和指导农民种什么或不种什么,结果,造成大量的结构性过剩和农产品滞销。经过十几年的教训,农民伯伯总结出了一条经世适用的市场法则——“政府号召种什么就不能种什么!”而我们现在许多的企业家,却还在围着政府的指挥棒转,乐此不疲、趋之若鹜!

房地产过热催生的泡沫对国民经济的危害,及对环境资源所造成的破坏,已让人们感同身受;旅游行业似乎正在复制房地产泡沫的老路,今后对社会经济的危害和破坏将勿容置疑!

我已经感觉到了,那只无形的手,正在张开它的如来佛掌,依据经久不变的供求平衡规律,向着过热的旅游市场慢慢收拢……

责编:龙文泱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