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乡都要坐坐立珊专线——追忆湘籍慈善家余彭年

  新湖南客户端   2016-08-02 12:21:29

每次回乡都要坐坐立珊专线——追忆湘籍慈善家余彭年

图为长沙市五一广场,市民准备乘坐立珊专线公交车。该专线现在依然是长沙的一条热门公交线路。

图为2009年10月20日,白内障患者在接受复明手术。当天,余彭年先生捐资为我省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的“彭年光明行动”在娄底市启动,活动为期20天,进行2000例手术。

2009年12月23日,彭年实业董事长余彭年获CCTV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奖。

图为长沙火车站广场,余彭年在上世纪80年代捐资建设的大型彩灯喷泉。

余彭年,又名彭立珊,是湖南娄底涟源市杨市镇(今涟源市杨市镇官庄村)人。香港知名商人,著名慈善家。

余彭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捐助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余彭年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建立超10亿美金民间慈善基金会的慈善家,中国第一个以实际行动“裸捐”的人,胡润慈善榜连续5年中国排名第一的慈善家,被称为“中国慈善第一人”。

2015年5月2日凌晨1时许,余彭年在深圳辞世,享年92岁。

他是那位把慈善的种子种到湖南的余彭年,是那位印有他名字公交线路的余彭年,是那位既熟悉、又陌生的余彭年。许多人说,他用光明点亮我们的人生路,我们永远感谢他的善行,我们要将慈善的光明传递,点亮更多人的希望。

“我要一分钱做一分钱用,不能浪费。”

“要在有生之年,挣够100亿,捐够100亿。”2013年,年届九旬的余彭年向乡亲们立下誓言。然而,一个噩耗,让涟源市杨市镇官庄村的乡亲们瞬间心碎。

1923年,余彭年出生在官庄村的静养堂。成年后,他先后在蓝田父母处帮工,后又单独到湘潭开铺,解放后到上海,再辗转赴港经商,他的夫人和两个儿子继续留在官庄村。

1982年,余彭年阔别25年后首次回到了家乡探亲。“发达”了的余彭年听说县城缺乏医疗设备,当即捐赠200多万元资助购买救护车和其他设备。并在涟源捐赠22辆车的立珊车队,开通涟源城区至荷塘、桥头河等地的公交专线。

看望久别的妻儿,没有给他们大把的钞票,而是应乡邻们要求,办一所学校。1989年,占地近50亩、总投资460万元的涟源市立珊中学建成,成为当地的名校。捐建立珊中学后,余彭年多次到学校了解情况。1999年学校科教楼建设时,他亲自参加奠基;2001年,余彭年给学生做讲座,鼓励学生要常怀感恩之心,常怀报国之情;2005年,又为学校捐赠40台电脑建立了电脑室。

对村里的困难户、贫困户,余彭年更是关怀备至。春节、端午、中秋,困难户每户每节500元,几十年来从未间断,现已提高到800元一个节。每一笔慰问款,都要经办人将签字本复印传真。余彭年说:“我要一分钱做一分钱用,不能浪费。”

余先生的墓地在立珊中学东边的小山上,造价仅5万元。夫人肖芝元已先期安葬在此,几天之后,余彭年将与之合葬,归隐家乡。

“余老于我不仅是朋友,更是一位品格高尚,值得尊敬的长者。”

蒋群兰,是怀化太平乡福田村人,患白内障已有多年。因为家境贫寒迟迟没有手术,直到有一天她听人说起“恢复光明不要钱,赶快去找余彭年”的宣传口号。

“蒋群兰的手术是余老亲自安排的,那是我接到余老的最后一个电话,就在他去世前三天。” 娄底爱尔眼科医院廖华说,他马上与蒋群兰联系,第二天就把蒋群兰接到了医院进行免费手术。

如今手术成功了,廖华和蒋群兰却不知道该向谁报喜。“余老做好事从不求回报,他不仅给我们医院捐了6台面包车,方便我们去接患者,每年还会安排人来娄底看望这些患者。他总是问我,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贫困患者脱贫致富,是不是给他们买几头牛、几头羊去经营,能让他们生活得更好?”

说着说着,廖华开始哽咽。“余老于我不仅是朋友,更是一位品格高尚,值得尊敬的长者。”廖华说,自己在与余老的交往中,也深受其乐于助人、乐善好施的精神感染。

“我们会尽最大能力帮助病人。”廖华说,受余老影响,去年医院免费医治了1000名眼科病患,今年还会继续。除此之外,医院还在去年资助了2个贫困孩子,帮助其完成中学学业。

获得“彭年光明行动”帮助的人,有感于余老的善行,也自发地传递正能量。廖华介绍,有位70岁的张大爷,手术成功后自发地当起“彭年光明行动”的宣传员,积极帮助其他病患了解手术情况,送他们来医院接受治疗,并自愿留下照顾他们。张大爷说,因为有了余老的帮助,他才能重新看到这个世界,他要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帮助更多的病患重见光明,让光明永远留在人间。

“每次回乡都要坐坐立珊专线。”

在长沙,余彭年的名字和立珊车队紧紧联系在一起,几十年来,伴随着立珊专线公交车走遍街巷,深入人心。

1988年11月1日,是立珊车队正式成立的日子。当年41岁的任定一,成为了车队的首任队长。

“第一代立珊专线车是衡阳客车厂生产的‘衡山牌’大客车,市场价7.4万元一台。”任定一说,当年,慈善事业不像今天这样普遍,一个老板一下子掏出100多万元买20台公交车捐赠出来,确实是一件轰动全城的大事。

上世纪80年代的立珊专线,往返于火车站和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是长沙河东河西的一条主要线路,成为当年长沙城最繁忙的公交线路之一。大学生们下了火车,都是坐着立珊线回校;到市中心购物、娱乐,也大多乘该车出行。

“余先生做慈善,不是把钱一捐就不管了,而是对慈善项目的后续进展非常在意。”任定一说,余彭年在捐赠之初,就和长沙市政府“约法两章”:一是希望立珊专线能够一直存在下去,二是要求车队必须做到3个一流:一流的车、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益。

那几年,余彭年每年要回几次家乡。到了长沙,他就自己一个人坐上立珊专线的公交车,带个白手套这里摸摸、那里擦擦,和乘客扯扯谈、聊聊天,看看卫生搞得干不干净、听听乘客对服务满不满意。如果做得好,余先生会很高兴,叫上车队负责人一起吃饭;如果做得不到位,他也会毫不留情地批评一通。

对慈善,余彭年出手大方;对工作,余彭年要求严格;对员工,余彭年充满友善;而对自己则无欲无求,生活俭朴。

1992年,余彭年70岁,任定一等人到深圳为他祝寿。看到家乡来的客人,余彭年很是高兴,当天中午在深圳芙蓉宾馆设宴招待客人。一桌子人,余彭年点了8个菜,然后问:“够不够了?”大家都说够了。余先生说,那就先吃,不够再点,莫浪费了。吃完了,还剩两个馒头和一些剩菜,余先生招呼服务员打包,笑着对客人说:“晚上我叫儿子陪你们吃饭。我老了,晚餐有这两个馒头就够了。”

而就在此次深圳之行,任定一提出,想对车队中的优秀员工给予奖励,希望余先生支持。余彭年二话没说,当即要求立珊基金会拨出几万元专款,组织10名优秀司乘人员到珠海、深圳、香港旅游;1993年,又出钱请优秀员工去新马泰旅游。

立珊车队的车辆到今天,已经经历了5次更新换代。但是立珊车队的这些老员工,始终记得这个善良、慷慨、较真的老人。

“儿子弱于我,留钱做什么?儿子强于我,留钱做什么?”

“我和余彭年先生是老朋友,听到他逝世的消息,十分悲痛。”原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获悉老朋友逝世后,坐在沙发上,眯上双眼,久久不语,陷入对老朋友的深深怀念中。

余彭年先生与熊老有缘。余彭年先生是涟源人,熊老是双峰人。“我们是娄底老乡,我今年88岁,余彭年先生长我4岁,算起来相识大半辈子了。”

熊老说,余彭年先生早年出身贫寒,在逆境中奋发图强,一生乐善好施,用财富救助贫困人群,善行不胜枚举。余彭年先生是名副其实的慈善家,他身上有典型的娄底人坚韧、厚实的精神,更有湖南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他的奋斗精神、慈善精神令人钦佩,更加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

上个世纪80年代,余彭年先生购买了20台豪华公交车,捐赠给长沙市政府,“立珊专线”成了当时长沙的一道风景线。捐赠前,时任省委书记的熊清泉专门会见了彭年先生,向他表示感谢,欢迎他回家乡做慈善。

还有一次,余彭年先生发现他捐赠给一个医院用于救死扶伤的10台进口三菱救护车被当地改作他用。熊清泉当即作出批示,要求各有关部门“总结教训,进行反思……落实做好余彭年先生等海外侨胞对我省的资助计划。”

熊老回忆,余彭年先生早年其实在湖南还有个未了的心愿。“彭年先生关心教育,也关心家乡发展。他跟我说,涟源人、双峰人说话口音很重,别人听不懂,要办所现代化的语言类学校,从小教育孩子,尽量消除他们的语言障碍。但由于各种原因,学校最后没办成。”

“儿子弱于我,留钱做什么?儿子强于我,留钱做什么?”熊老吟哦余彭年先生这句善言。他认为,余彭年先生在有生之年将自己积累的财富全部捐献出来,虽然没有给子孙后代留下金钱,但留下了一种不灭的精神、一种崇高的情怀。这种精神和情怀值得人们铭记、传承。

末了,熊老还特意交代工作人员,一定记得代他向余彭年先生敬献花圈,表达敬意。

“我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苦赚来的,花在家乡父老身上,我愿意。”

“我与余彭年先生有过一面之缘,至今历历在目。”省民政厅退休干部贺开桂回忆到。

那是1990年8月,我省洞庭湖区秋汛,环洞庭湖9个县市区受灾,正当民政干部忙着调运救灾物资发往灾区时,省政府打来电话说,一位叫余彭年的香港富商要捐赠赈灾款50万元,并在长沙当地买1万件棉大衣赈济灾民。

“50万元,现在看来金额不大,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那可是相当于一笔‘巨款’呐。”贺开桂有些惊讶,捐钱的是位什么人物?

来电话的人说,余彭年亲自来了长沙,就住在湘江宾馆,贺开桂负责与他接洽捐赠事宜。

身材中等、满脸福相,是余先生给贺开桂的第一印象。“虽然是香港来的大老板,但他没有一点架子,很谦和地让我选一家产品质量好、信誉好的服装厂定制棉大衣。”贺开桂按照要求,找了许多家厂,最后初步选定了浏阳县山田乡的一家被服厂,该厂一件棉大衣要价50元,但如果每件大衣加上毛领,就要多出5元钱。

贺开桂将情况反馈给余彭年,余彭年犹豫了一下后说:“我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苦赚来的,不能乱花,但是花在家乡父老身上,我愿意。”

贺开桂不禁多嘴问道:“既然都是辛苦钱,您为什么捐这么多?”

余先生告诉他,自己年幼时家乡发生水灾,一家八口人及房屋财产曾全部被洪水冲走,水灾过后,在家乡人的鼎力资助下,父母与他兄弟六人才得以团聚,并重建家园。因此,父亲病逝前,千叮万嘱几个儿女,日后若有出息,一定不要忘记父老乡亲的恩德,为家乡做几件好事。

就为了父亲这个朴素的嘱托,余先生做了一辈子慈善。他在我省先后启动救灾、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社会慈善福利项目20余个,是个人捐资湖南社会慈善的第一人。

“彭立珊乳名叫彭求全,他父母希望他全面发展。

涟水河上有一拱蓝溪桥,桥头左边,有一栋古老而别致的三层木板房,房子基脚下保存着一块写着“亚浴德堂”的石碑。

彭立珊就出生在这间昔日的店铺里。他有一哥一姐,家中排行老幺。父亲彭麟阁先是开了这家“亚浴德堂”的印染铺,后转行开米行。

“我们一同长大,小时候关系好得很!” 94岁的梁跃卿老人,戴着一副黑框老花镜,背脊微偻,却精神矍铄。他长彭立珊一岁,两人不仅是玩伴,也是私塾同学。

90年前,梁彭两家仅隔着两三间铺子。

“彭立珊乳名叫彭求全,他父母希望他全面发展。”梁老回忆,他们一起玩耍,每天晚饭后,就吆五喝六喊上小伙伴,一起到涟水河的石头缝里摸泥鳅、抓螃蟹。十三四岁,他们同在陈新界先生和刘禹明先生办的私塾里念书。

“先生手里有根竹片片,他念一句,我们读一句,背不得书、不听话就要挨打。”竹片片实为戒尺,梁老回忆,当时他和彭立珊没少挨过先生的打。

两人再次见面,是1982年。这一天是彭立珊60岁生日,也是他阔别家乡数十载后,第一次回到涟水边。当天,他在涟宾饭店摆了40桌酒席,亲自邀请梁跃卿等故友出席。

梁老记得,旧友相见,两人紧握双手,情绪激动,“没说什么话,但都很开心。”生日宴上,彭立珊没有接受任何礼金。相反,为回馈父老乡亲,他为每一位到场者发了10元红包。

1984年4月,涟源遭受冰雹灾害,彭立珊立马返乡,捐赠100万。

“为全市孤儿、老人发红包,彭立珊做过两次。无论到哪个村,他都亲自发。”

1995年至2005年,彭长华担任涟源市杨市镇官庄村村支书。1997年,他第一次见到了乡亲口中盛传的彭立珊先生。立珊中学建成后,彭立珊曾数次前往参观。彭长华见到他当天,恰是彭立珊再度探访学校的日子。静养堂内,乡亲们密密麻麻地围着老人。彭长华挤进人群,向彭立珊汇报村里情况:官庄小学需要维修,水田灌溉也缺少电排,水坝也没有修缮款。彭立珊全部应允下来,经费不久就落实了。

2001年,彭立珊捐资100万,为整个涟源的每名孤儿、五保户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400元红包,派发就在立珊中学大礼堂。

陪奶奶领红包的彭新年当年不到30岁,他清楚记得,彭立珊气色很好,容光焕发。“他站在台上,工作人员每报一个名字,他就亲自将信封发到他们手中。这么大年纪的人了,一直站到结束。”彭新年的奶奶不仅领到了红包,还获赠了一件军大衣。

“每次回乡,彭立珊都会提出,接待每桌不能超过150元,剩菜都要打包带走。”

涟源市原市委书记阳花萼与彭立珊交情深厚。每逢彭立珊回乡探望,他总会亲自陪伴在身旁。

在他心中,彭立珊做慈善很大方,对自己很“抠”——每次回乡,彭立珊都会提出,接待的饭菜每桌不能超过150元,住宿费每晚不能超过100元。“每次只要有剩菜,他都要打包带走。”阳花萼说。

一次,阳花萼前往深圳找彭立珊办事。在彭年大酒店49楼的办公室内,彭立珊接待老友。“他特意开了一瓶好酒招待,但每次就倒一点点,就着一盘花生米边聊边吃,酒瓶放在另一边。”阳花萼终于忍不住了,向彭立珊开玩笑:“这么一点点喝,我可就止不住酒瘾了。”彭立珊这才“大方”地把酒瓶挪到他跟前。

那些年余彭年做过的善事

1980年代,余彭年捐资建设涟源立珊学校、长沙五一广场地道工程、火车站大型彩灯喷泉、彭立珊救护中心、立珊公交专线、彭立珊长沙福利基金会等。

2000年,余彭年旗下的五星级酒店—深圳彭年酒店正式营业。仅26天后余彭年公开宣布:“彭年酒店的全部盈利都捐出去,挣多少捐多少”。开创了中国第一家慈善五星级酒店先河。

2012年,余彭年慈善基金会与北京大学签署“余彭年慈善基金会励学奖学金捐赠协议”,根据该协议,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全国20所知名高校每年将各自受捐人民币150万元,用以助学、奖学和出国留学资助。加上之前对港台5所高校的资助、对国外名校贫困生500人来华留学的资助,奖助学金总额已达7000万元。

自2013年起,“彭年光明行动”累计为宁夏、甘肃、广东和湖南等20多个省、自治区的30多万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免费治疗,让他们重见了光明。其中,湖南受惠患者已逾1.2万名。

在轰动世界的2010年“巴比慈善晚宴”中国行中,余彭年宣布将所有财产共93亿元港币委托香港汇丰银行托管,在他百年之后全部用来做慈善事业,成为中国“裸捐”第一人。

新湖南客户端综合自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

责编:朱晓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