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1-05 20:01:00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顺 通讯员 武晓彤 张亚斐
肺癌早期仅表现为肺部小结节,CT难辨良恶性;胃癌早期症状与胃炎相似,患者察觉不适时往往已至中晚期——肿瘤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1月5日,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病理科副主任赵帅在接受采访时,详细解读了被喻为肿瘤早筛“千里眼”的TAP检测技术,为市民科普肿瘤早期预警新方式。
“很多肿瘤早期没有典型症状,等出现明显不适再就诊,治疗难度会大大增加。”相关专家表示,TAP检测的出现,为肿瘤早期发现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据专家介绍,若将人体细胞比作勤劳的“工人”,其生产的“产品”便是维持生命活动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表面通常覆盖着一层“糖链”,如同“糖衣”般帮助蛋白质完成识别、运输等任务。
“正常情况下,‘糖衣’结构会严格遵循‘基因图纸’,整齐有序。但细胞发生癌变时,就像‘工人’出现‘叛变’,会疯狂生产‘残次品’——也就是糖链结构异常的糖蛋白,这便是TAP(异常糖链蛋白)。”赵帅进一步解释,TAP检测只需通过一滴血,分析血液中异常糖蛋白的含量和形态,就能评估体内是否存在肿瘤风险。更关键的是,它能在肿瘤形成肉眼可见肿块前1—2年,灵敏捕捉到异常信号,为早期干预争取时间。
据悉,TAP检测不仅能覆盖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等40多种常见肿瘤,联合常规体检还可有效提高肿瘤早期诊断率,同时能充当肿瘤诊疗的“导航仪”。当影像检查发现可疑结节时,TAP阳性提示恶性风险更高;治疗期间,若TAP水平持续下降、肿瘤缩小,说明治疗有效;反之,TAP反弹可能意味着耐药或肿瘤复发。如肿瘤患者术后定期复查TAP,能比传统影像检查更早发现肿瘤复发迹象。
对于年龄≥40岁、有肿瘤家族史、患有慢性肝炎或胃炎,或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建议通过TAP进行早期筛查;对于卵巢癌、胰腺癌这类缺乏特异性标志物的肿瘤,TAP也能起到额外预警作用。
在检测结果解读方面,TAP结果主要分为三类:绿灯区(0-121平方微米)为低风险,建议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体检;黄灯区(121-225平方微米)为中风险,需进一步检查或1-2个月后复查;红灯区(225平方微米以上)为高风险,应立即就医并进行CT、胃肠镜等针对性影像检查。
不过,TAP检测并非“万能神器”,存在一定局限性。“糖尿病、慢性肾病、妊娠、近期手术或创伤等情况,可能导致TAP轻度升高,出现假阳性;少数肿瘤如部分肾癌,可能对TAP不敏感,会出现假阴性。”赵帅强调:“即便TAP检测结果正常,若出现咳血、腹痛、消瘦等持续症状,仍需及时就医;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还建议缩短复查间隔。”
“TAP正常≠绝对安全,症状+检查才是金标准。”赵帅表示,科学看待、理性对待TAP检测,才能让其真正发挥作用。对于符合条件的人群,建议主动进行TAP检测,若结果异常,应选择正规医院进一步检查,既不恐慌,也不忽视,为健康筑牢防线。
责编:王铭俊
一审:周顺
二审:杨丹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