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殡葬乱象调查:3000元难买体面告别,无证经营与虚假火化何时休?

  央视网   2025-11-05 09:10:40

2024年9月,张薇饲养了13年的宠物狗“贝贝”因病离世沉浸在悲痛中的她,通过常去的宠物医院联系到一家合作殡葬机构,希望为“贝贝”安排火化并保留骨灰。

然而,原本寄托哀思的告别仪式,却成了一场“消费陷阱”。

预付1200元火化费后,张薇在店内遭遇了接连不断的推销:宠物墓地、寺庙牌位、陪葬品、葬礼仪式……工作人员未予丝毫安慰,反而在张薇情绪低落时不断推荐高价项目。最终,她额外支付近2000元购买了骨灰坛和陪葬品。更让她寒心的是,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态度敷衍,“清理毛发时嘻嘻哈哈”,火化时甚至要求她离场。

“我连骨灰是不是‘贝贝’的都无法确认。”张薇无奈道。机构仅提供了两段不足20秒的视频片段作为“凭证”——一段是送入火化炉前,一段是火化后的骨灰。本欲郑重送别爱宠,却以“草草了事”收场,张薇深感愤怒:“从进店起,他们只谈钱,毫无尊重。”

新兴的庞大市场

张薇的遭遇并非个例。随着宠物数量持续增长,类似困境正成为越来越多宠物主人面临的现实。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城镇犬猫数量已突破1.2亿只,每年约有300万只宠物死亡。

在此背景下,宠物殡葬需求显著上升。天眼查数据表明,国内现存宠物殡葬相关企业超过4.3万家;据中研普华研究院预测,该行业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在上海经营宠物用品店的张桃,近两年来频繁接到宠物“殡葬机构”的合作邀约,希望实现服务捆绑。然而在深入了解几家机构的具体服务流程后,张桃都选择了婉拒。她发现,这些机构大多不够规范,“基本上就是将宠物遗体拉到偏远地区,用二手焚化炉随意火化”。

今年9月,“宠物火化车开进小区”的新闻一度引发热议。有媒体报道,上海某小区内出现宠物火化车,直接在居民楼旁对宠物遗体进行焚烧,存在环保与安全隐患。

更让张桃咋舌的是行业的“暴利”现象。“我们店也提供宠物清洁服务,收费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但殡葬机构仅清洁一项就动辄599、699甚至799元,”张桃表示,“配套用品的价格更是夸张,一件宠物‘寿衣’的售价,比我们店里同类宠物服装高出十倍不止。”

与此同时,宠物殡葬店铺几乎处于监管真空状态。一位殡葬服务负责人曾向张桃透露,“开设宠物殡葬店,只需营业执照中包含‘宠物服务’即可”。记者查询发现,目前宠物殡葬在个体工商户登记中属于一般事项,无需前置或后置审批。

英豪在北京经营宠物殡葬连锁品牌“彩虹星球”已有五年多,他指出:“当前宠物殡葬行业正从早期向中期过渡,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业者数量多、水平参差不齐。”他坦言,部分不良从业者缺乏同理心,将宠物殡葬视为“一锤子买卖”,甚至出现“假火化”等恶劣行为,给整个行业贴上了负面标签。

“彩虹星球”的花园告别室

执业律师陈振宇分析认为,宠物殡葬服务涉及民政、农林、环保、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但目前缺乏明确的主管单位,导致行业处于无人统筹管理的状态。尽管《动物防疫法》作出原则性规定,但宠物殡葬领域在经营范围、场地标准、设备配置、人员资质等方面仍缺乏细化的准入标准,这也是乱象频发的重要原因。

交钱即拿证?

2024年初,家住嘉兴的27岁张慧欣在离职后,无意中通过社交平台接触到“宠物殡葬师”的职业推广信息。宣传语中“资质好考,月入过万,无需经验”的承诺吸引了她的注意。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张慧欣点击链接,进入了某服务机构的客服页面。

社交平台上,不乏与“宠物殡葬师资格证”相关的推广

客服人员向她介绍,宠物殡葬师证书由“中”字头机构认证,全国通用,是行业认可的“权威资质”,并强调行业人才缺口大,“有证即可上岗”。随后,张慧欣在线支付了1100元报名费,并通过个人邮箱收到了课程资料,包括27节时长仅十几分钟的录播视频。

然而,张慧欣浏览课程后发现,内容仅涉及基础理论,如“宠物殡葬的定义”“宠物遗体处理应远离居住区”等常识性问题,缺乏实际操作指导。心生疑虑的她最终放弃考试,转而选择了其他行业。

直到2024年10月,张慧欣注意到,当初客服提及的发证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已被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撤销登记,不得再以事业单位名义开展活动。她这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场骗局:“后来查询才发现,根本不存在‘宠物殡葬师’这一职业资质认证。”

事实上,国家从未设立宠物殡葬师资格认证,该职业也未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因此,市面上流通的所有“宠物殡葬师”证书均不具备法律效力和行业认可度。

锋面记者调查发现,社交平台上仍有大量账号宣传此类证书:有的声称由“国家事业单位”颁发,实际发证机构却是地方协会;更有客服直接宣称“交钱即可拿证”。

“这类证书毫无含金量,多是中介机构‘割韭菜’的工具。”陈振宇表示。英豪也指出,当前所谓证书“本质是利用焦虑牟利”。

他透露:“我们招聘时不看证书,而是通过内部培训,从清洁遗体、布置告别室等基础工作入手,重点考察员工的耐心和同理心,再逐步培养其服务失宠家庭的能力。”

如何与爱宠从容告别?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要求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所必须具备相应资质,但这些设施主要面向传统禽畜,难以满足家庭宠物的殡葬需求。陈振宇解释道,传统无害化处理场所专注于大规模、集中化的尸体处理,缺乏情感慰藉功能,其处理方式也无法符合宠物主人对场所的个性化要求。

因此,他认为要从法律层面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出台专项宠物殡葬法规,明确行业准入门槛,并将无害化资质列为开展宠物殡葬活动的必备条件。

湖南农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刘伟也表达了类似看法。他强调,应制定专项法规,对宠物遗体的接收、暂存、火化等环节建立统一操作规范,同时整合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力量,形成监管合力,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管理部门应加强基础管控和保障工作,”英豪建议,“确保火化设备的合法合规采购,以及对场地的环保和消防安全进行严格监管。

2023年,北京市保护小动物协会起草了《伴侣型小动物殡葬服务规范》,作为国内宠物殡葬行业的首个团体服务标准。该标准对服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作出了详细规定,并明确了人员管理和操作规范,例如要求殡葬服务人员掌握动物防疫知识,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证。

然而,尽管有标准可循,落地执行仍面临困境:服务价格缺乏规范,服务质量无人监管。锋面记者在咨询几家殡葬服务机构时发现,部分从业人员甚至提供如“头七”烧纸等明令禁止的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表示,宠物殡葬服务涉及民政、农林、畜牧、环保、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应明确监管职责,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加强行业监管,规范操作流程。

天津市政协委员刘彦慧提出,应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无害化处理体系,构建社区与企业共建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宠物尸体收集社会化服务点的作用。

除制度和监管外,业内人士还呼吁建立正确的社会宣传和引导机制。英豪在寻租店面时多次碰壁,他表示:“很多房东对宠物殡葬业态持排斥态度,因不了解其与传统殡仪馆的区别,觉得晦气。”

“宠物殡葬为伤心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正视情感,从容告别生命。这样的经历往往使人更加珍惜亲情和友情。英豪总结道。

参考文献:

[1]陈京媛,梁静泊,白若冰,等.北京市宠物行业现况调研报告[J].中国畜牧业,2025,(07):33-37.

[2]于汪洋.病死宠物无害化处理现状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22):202-204.

[3]谢军.浅谈宠物殡葬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产经,2024,(19):161-163.

[4]刘晨,崔逸凡,魏尚,等.我国宠物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展经济,2025,(05):119-122.DOI:10.19995/J.cnki.CN10-1617/F7.2025.05.119.

责编:周秋红

一审:胡泽汇

二审:朱晓华

三审:赵雨杉

来源:央视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