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思政课堂“搬”进医院:化工学子的导诊服务何以像实验一样精准?

印后杰 李思倚   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5-11-04 16:09:37

新湖南客户端11月4日讯(通讯员 印后杰 李思倚)清晨的阳光洒落在湘潭市中心医院,门诊大厅里早已聚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人群中,几抹活跃的“志愿红”格外醒目——他们是来自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正耐心细致地为患者提供导诊服务。自2018年起,该学院持续组织学生赴湘潭市中心医院开展爱心导诊,将思政教育的课堂从校园延伸至社会一线,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专业思维融入服务,打造思政教育新载体

学院突破传统志愿服务模式,将化工专业中系统思维、分类管理与高效协同的核心逻辑融入导诊服务,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活动始终坚持“不干扰诊疗、强化辅助效能”的原则,以“化工式”的有序与高效为患者提供精准帮助,展现出学科特色与青年担当的有机结合。

通过借鉴“物料分类管理”思维,导诊服务被系统拆解为“指引类、协助类、便民类”三大模块,对应设置岗位、明确职责,做到流程清晰、无缝衔接。

志愿服务期间,“红马甲”们穿梭于医院各区域,主动走近患者,倾听需求、解答疑问。在门诊大厅和各楼层的自助设备前,他们依据标准就诊流程,协助不熟悉智能设备的市民完成挂号、取号、缴费及打印化验单等操作。在自助服务环节,志愿者参考“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模式,将操作步骤简化为“点击—输入—确认”等清晰指令,配合提前制作的“图标式指引贴”,有效帮助老年患者跨越“数字鸿沟”。

面对患者咨询,志愿者们秉持“化工数据精准应答”原则,对就诊流程、科室位置等明确信息做到准确回复;对超出职责范围的问题,则及时引导至专业医护人员,确保服务规范、专业、不越界。

构建长效机制,探索思政育人新路径

每次活动结束后,学院参照“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流程,组织志愿者对服务中遇到的高频问题与盲点进行系统复盘,持续优化流程、提升质效。

“穿上红马甲,就多了一份责任。能帮助大家少走弯路、顺畅就医,我们感到非常充实和有意义。”一位志愿者这样说道。这种走进现实场景、直面群众需求的服务经历,已成为校园理论教育难以替代的生动课堂。

作为化学化工学院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的关键一环,医院导诊活动已实现常态化、长效化运作。七年来,一批批化工学子在这个特殊课堂中培养了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学院通过分层分类设计实践内容,逐步构建起“行业—通识—思政—就业”四维贯通的育人模式。导诊服务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助力学生在服务中认识社会、了解民情、锤炼品格、提升能力。

社会实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未来,化学化工学院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内涵,拓展多元化实践平台与思政教育阵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品德、增长才干,为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责编:陈建

一审:陈建

二审:李云建

三审:姚瑶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