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1-03 19:17:47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顺 通讯员 宋青青 李雅雯
近日,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脏中心陈智主任团队成功为12岁9个月、心脏骤停复苏后的辰辰(化名)植入最新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EV-ICD)。这不仅是湖南省首例儿童EV-ICD植入病例,更是全国范围内年龄最小的同类手术案例,为我国儿童心脏猝死预防领域带来重要突破。

辰辰是来自广东东莞的一名初一学生。11月3日,辰辰母亲钟女士告诉记者,近2年来孩子反复出现晕厥却始终查不出原因。今年9月刚开学,他在运动时突然晕厥倒地,心跳骤停。当地医院立即展开心肺复苏和电复律,好不容易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最终通过基因检查确诊,他患上了一种罕见的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这种病既可能引发恶性心律失常与心跳骤停,还会导致心功能减低。
“得知孩子病情后,我们急得团团转,到处打听治疗办法。”辰辰父亲回忆道,他通过湖南省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咨询该院心脏中心,才知道目前预防猝死的最佳方式是植入心律转复律除颤器。为了给孩子争取生机,他连夜带着辰辰从广州转诊至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
陈智主任团队接诊后,对辰辰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评估,认为其目前心律失常无需起搏治疗,最理想的选择是血管外植入式转复律除颤器(EV-ICD)。“这种装置将导线放在胸骨后血管外间隙,既能实现除颤和抗心动过速起搏功能,又能避免血管内导线相关风险,更适合青少年长期管理。”陈智解释道。经过与家属充分沟通,双方一致同意实施EV-ICD植入治疗。
为确保手术安全,医院术前组织了多学科会诊。在陈智主持下,医学遗传科、心胸外科、超声影像科及手术室团队共同参与,对辰辰的病情特点、影像学资料以及围手术期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为高难度EV-ICD手术实施提供保障。
10月29日上午,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等多科室专家协同作战,为辰辰实施EV-ICD植入手术。术中,团队通过胸骨下方的微小切口,将专用血管外除颤导线精准植入胸骨后间隙,再与埋在左侧腋下的除颤器主机连接。这种导线系统完全避开心脏和血管,依靠胸骨后贴近心脏的解剖位置,实现对心律失常的监测与治疗。
术中植入EV-ICD后的图像
手术中,团队按标准程序进行严格系统测试:通过程序电刺激诱发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EV-ICD系统即刻准确识别,并成功实施转复治疗。测试数据显示,该系统心律失常识别灵敏度达100%,除颤效能与经典经静脉ICD相当,各项参数均符合临床预期。手术仅用一个多小时,流程顺畅,术后辰辰生命体征平稳,顺利返回普通病房。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挽救了辰辰的生命,也为我国儿童心脏猝死预防领域的技术创新增添了重要一笔。
“尽管心律失常大多发生在成年人群体,但儿童心脏健康仍不容忽视。”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野峰提醒广大家长,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因心源性猝死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责编:周顺
一审:周顺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