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1-02 22:40:32
人才共育,让青春力量在智媒实践中绽放异彩
“青春合伙人”20余家合作单位代表建言献策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沙兆华 成俊锋 周秋红
让青年报道青年,使青年影响青年。11月2日上午,“青春合伙人”研讨会暨湖南省新闻传播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长沙举行。在研讨会的经验交流环节,全省20余家合作单位参会代表们热情洋溢,在一场关于教育和成长的深度对话中,共同交流新湖南“青春合伙人”项目的的合作经验,携手展望协同育人的崭新愿景。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社务委员、副总编辑夏似飞主持了经验交流。
(夏似飞副总编与代表们交流。郭立亮 摄)
智媒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重塑新闻传播的业态格局,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2023年,在湖南日报社主导下,新湖南客户端“青春合伙人”项目应运而生,以党媒联动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同打造青年传媒人才全年实训与内容创新平台。项目运行两年多来,已聚合全省28家合作单位,通过“全年实训”“校媒双导师制”等创新模式,构建出汇聚数十万青年人才的产学研协同平台。项目成功运作了“新青年打卡新地标”、“青春三下乡”、“学长创客厅”等多个系列的爆款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接收作品1.2万篇次,发布5400多篇,总浏览量超2亿,互动量7.42万次。
“党媒+高校”携手 青年力量在智媒浪潮中更加生动鲜活
作为我省新闻传播教学育人的主阵地,近年来,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不断发展充实着学科教育。在该院副院长李琦眼中,鼓励青年群体积极参与融媒体产品创作,构建起党媒平台与高校资源的双向赋能机制,“青春合伙人”项目犹如“临床实验室”,成为一块育人的沃土。
“2023年3月28日,我们的首个作品《用谐音梗打开博物馆》在‘青春合伙人’栏目发布,就迅速‘出圈’,之后我们输送了许多优质的学生新闻产品,在去年‘新青年打卡新地标’主题活动中,在我们报送的10余件作品中就有6件获奖。”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琦发言。郭立亮 摄)
聚校媒以协同赋能,激青春而创新致远。李琦表示,依托“青春合伙人”项目平台,将持续孵化有思想、有深度、有传播力、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让青年的声音在时代的浪潮中更加响亮、更加激昂,让青年力量在智媒浪潮中更加生动、更加鲜活。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盛芳也分享了校媒协同育人实践成果,她表示,通过积极对接“青春合伙人”项目,产出了《烟火人间,诗意浏阳》、《树说衡州》等优质作品,也依托“学长创客厅”栏目展示了创新创业案例。
打破了课堂与职场的壁垒,让学生们在真实的新闻实践中快速成长。湘潭大学教师梁明光瞄向了学子的未来,他认为,“青春合伙人”项目是实习基地、职业梦想的起点,学校激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新闻实践,为此还制定综测加分,鼓励学子在“学”与“用”中,锤炼“真功夫”,学到“真本领”。
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媒协同发力,大家纷纷表示,“青春合伙人”项目平台携手培育新闻新力量,在智媒浪潮中趟出了一条育人新路。
“没有围墙的新闻学院”正培养未来的传媒先锋
拥抱青年就是拥抱未来。与会各院校学生代表以新闻主创者的身份,踊跃分享着他们渴望触摸时代脉搏,立志成为新时代新闻人才,积极拥抱智媒浪潮的所行所思所感。
在经验交流的间隙,来自湖南大学大二的学生李莺歌忙着采访、出镜,俨然是一位年轻记者。去年刚入学时,她作为首批成员参与“青春合伙人”项目,负责《青声说节气》系列的创作。从最初的参与者到现在的项目负责人,她通过展现不同地区的节气习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一内容品牌持续发展,她也不断成长。
(湖南大学学生代表李莺歌发言。郭立亮 摄)
“青春合伙人”就像一所“没有围墙的新闻学院”,把学生带出熟悉的课堂,引向鲜活的社会现场。湘南学院学生代表傅心怡如此形象道出了自己眼中的“新闻学院”。 她表达了自己对项目拓展的三点小期待,一是团队建设更系统,让成长“有传承”;二是参与路径更开阔,打破“仅靠课程作业驱动”的单一模式;三是激励体系更丰富,让付出“被点亮”,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积极转变。
湖南师范大学学生毕晓楠在“青春合伙人”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后,获得了大家的肯定,他更明白投稿不是文字堆砌,而是用专业视角捕捉时代与青春的共鸣,让身边的故事被大家看见、铭记,这份“以文传情”的力量,成为了他现在笔耕不辍的动力。
用镜头和笔连接校园与社会,以青春热情和专业素养共同书写青春答卷。在同学们的分享中,让人分明感到协同育人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长收获。
“青春合伙人”持续发力,让青春力量展现无限可能
“青春合伙人”是智媒时代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它不仅为高校学子搭建了成长的阶梯,更让大家看到了跨专业协同的无限可能。如何持续深化该模式,与会嘉宾同样给出深入的思考和路径。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袁星洁表示,多聚焦于实践层面,其实 “合伙” 还可以拓展到理论研究领域。今年,湖南科技大学与新湖南合作申报并获批了湖南省新闻科研项目,从科研、教研维度深化了合作,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在合作过程中,可涉及观念创新、技术升级、平台深化与体制完善等多个方面,希望 “青春合伙人” 能在多个维度拓展深度与高度,真正立足青年、面向未来。
来自韶山管理局的郭千千表示,“青春合伙人”项目让年轻人来“讲故事”,让青年人用自己的视角和表达方式,产出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的内容。她向广大学子发出邀请,韶山是新闻实践的“富矿”,期待落地“党媒+高校+单位”的合作模式,共建“双向成长”的平台,只有和年轻人同频共振,才能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耀眼的光芒。
湖南科技大学新闻系主任刘艳凤表示,希望能针对常规发布的优质的、有影响力作品(如阅读量破几十万的)设立专门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相信在一个好的激励机制下,更优质、更有传播力的创新产品会源源不断地出现。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师谢杰建议建立社群沟通机制,发布阶段性选题清单,为学生提供更直接的指引,帮助学生进一步打通从“知”到“行”的通道,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湖南日报社“青春合伙人”项目代表胡泽汇分享了项目开展以来各院校投稿量、选题参与度、作品发布量等踊跃参与的数据,针对如何调动学生投稿积极性的提问,她建议各高校采用“认定专业实践学分”、“认定教育课程学时”、“综测加分”等多种激励方式,鼓励学生们积极锻炼自己,实现与省级党报、省内移动第一端的无缝对接。
一边听着分享,一边回应着期待,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社务委员、副总编辑夏似飞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青春合伙人”项目平台的合作,推动“党媒+高校”创新机制向常态化、制度化迈进,例如尝试探索建立高校与媒体的“联合编委会”,强化从策划、发布选题、新闻采编、审稿等新闻制作流程的协同,同时,他希望高校推进“青春合伙人”平台应用,双方均建立优秀作品激励机制,激发更多学生的创作热情,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与共赢。
(“青春合伙人”项目经验交流现场。郭立亮 摄)
为青年传媒人才培养拓展新路径,为他们成长成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条件,参与经验交流的代表们坚信,在“党媒+高校”搭建的坚实桥梁上,未来的青春合伙人们将脚步更稳健,展现出更加蓬勃的青春力量和无限的青春可能。
责编:沙兆华
一审:赵雨杉
二审:文凤雏
三审:夏似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