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合伙人”解锁智媒时代新闻育人新路径

刘镇东 郭立亮   湖南日报   2025-11-02 20:35:41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镇东 通讯员 董妹 摄影 郭立亮

智媒时代,青年该如何握紧新闻传播的接力棒?校媒携手又能为青春赋能多少?11月2日,由湖南日报社、湖南省新闻传播学会主办,新湖南客户端、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青春合伙人”研讨会暨湖南省新闻传播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长沙举办。

一群高校大学生的到来让现场充满活力。他们以“青春合伙人”的身份,与新闻宣传管理者、媒体总编辑、资深媒体记者、高校新闻学院院长同席交流,共同探讨智媒时代新闻传播的未来,活动还为合伙人单位进行了授牌。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赵成新

大咖破题

智媒时代新闻人才培养的“湖南答案”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青春合伙人’项目‘价值共生、能力共创、成果共享’模式,正是对这一命题的鲜活回应。”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赵成新表示,“智媒浪潮”核心是创新,要推动平台向更智能、更开放、更协同演进,释放青年人才创新活力。

主会场内,学界与业界大咖观点碰撞迸发“干货”。

湖南日报社党组副书记、总编辑、总经理于金旺

湖南日报社党组副书记、总编辑、总经理于金旺披露项目“成长轨迹”。自2023年启动,已聚合28家省内外合作单位,覆盖数十万青年人才,入选多项国家级行业优秀案例。青年合伙人以“Z世代”话语体系创新主流表达,让正能量获大流量,主题报道深入人心、主流价值彰显。接下来,将联动全国主流媒体、重点新闻院校探索“党媒+高校”全国性模式。

湖南省新闻传播学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范明献

湖南省新闻传播学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范明献点赞项目“破壁”价值: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媒体选题策划、采访写作、内容传播,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也让教师精准把握业界需求,调整教学方向,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主旨演讲环节更成了“实战经验分享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南总站总编室副牵头人李艳君结合洞庭湖大堤报道经历,给出智媒时代记者的“生存指南”:“别把AI当对手,要当同事——它负责快与广,我们负责准与深,用真实内容赢关注”;中国青年报湖南记者站站长洪克非则以“青年医生杨宏发”“衡阳学子救人群体”等报道为例,强调要坚守新闻初心,做自主、有温度的新闻。

肖涛(左上)、洪克非(右上)、李艳君(左下)、邓晶琎(右下)

湖南理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肖涛提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人才,针对课程滞后、理实脱节等痛点,通过校媒考察、工作坊、实训营等深化校媒合作;湖南日报社时政频道副总监、湘伴工作室主任邓晶琎以“招投标机器评委”报道,拆解时政新闻“破圈”密码,“用‘唠嗑式’语言翻译专业政策,以“短平快”科普厘清热点模糊区,让主流声音走进青年。

生态构建

2亿流量背后的校媒协同新未来

“为一篇军训报道,我顶着九月骄阳蹲点三天,修改5版才发表。看到文字被新湖南推送、收到同学祝福,我懂了新闻不是文字堆砌,是让身边青春故事被看见。”研讨交流环节,湖南一高校学子的分享引发现场共鸣。

"青春合伙人”合作院校代表交流经验,为深化合作建言献策

另一名学生将“青春合伙人”比作“无围墙的新闻学院”:“在这里,我们从听理论的学生,变成能采写、策划的‘全媒体新人’。我采写的乡村振兴报道传播后,村民私信致谢,这种成就感是课堂给不了的。”她提出“建立‘老带新’团队、拓宽低年级参与路径、丰富激励体系”三点期待。

同时,现场还有不少高校相关负责人分享其通过“青春合伙人”平台,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推动新闻教育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湖南日报社新湖南编辑中心副主任朱晓华介绍青春合伙人项目(上)湖南日报技术中心青春合伙人采编应用平台产品经理周颖开展“青春合伙人”采编应用平台技术培训(下)

项目收到1.2万余篇投稿,发布作品5455篇,总浏览量突破2亿,吸引全国20多个省80多所高校参与……这组令人惊叹的数据背后是“青春合伙人”构建的校媒协同新生态。它打破传统实习“寒暑假限定”模式,通过“全年实训”“双导师制”“同题竞技”等,实现高校教育与媒体实践“无缝对接”。

未来,“青春合伙人”栏目组将以“出品、出人、出标准”为目标,升级采编应用平台,加入AI选题辅助和人才数据库,精准匹配需求;设计“阶梯式”培养路径,从大一训练营到大四就业直通车,全程陪伴青年成长;联合更多中央与地方主流媒体,探索“党媒+高校”深度融合新模式。

责编:刘镇东

一审:刘镇东

二审:余蓉

三审:黄京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