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例“无癌宝宝”平安出生,我国遗传性肿瘤防治获重大突破

    2025-11-01 12:48:39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1日讯(记者 王璐 通讯员 洪雷 董雷)11月1日,在第五届湖南省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上,我国生殖医学与医学遗传学专家、中信湘雅首席科学家卢光琇教授宣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该院第100例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技术阻断遗传性肿瘤基因的“无癌宝宝”已健康出生。

据卢教授介绍,这名80多天大的幸运宝宝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仅存在轻微牛奶过敏症状。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遗传性肿瘤防治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将“从治愈到预防”的医学理念转化为现实。

这份“幸运”的背后,藏着一个湖南怀化家庭与遗传疾病的抗争。宝宝的母亲回忆,丈夫患有神经纤维瘤病,体表有明显肿瘤样表现。2022年两人自然怀孕后,基因检测发现胎儿携带致病风险,无奈选择引产。“查遍资料才知道,只有PGT技术能阻断这个病。”2023年,夫妇俩来到中信湘雅,经过促排卵获得24枚卵子,最终培养出8个胚胎,经PGT技术筛选,仅1枚胚胎符合移植条件。“就这一个希望,一次就成功了,太幸运了。”这个宝宝的诞生,彻底切断了家族中神经纤维瘤病的遗传链条。

据《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1)》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457万,其中5%-10%与遗传易感基因相关。这些基因突变如同“家族炸弹”,不仅让肿瘤发病年龄提前,还常呈现聚集发作特征。“十年前首个‘无癌宝宝’诞生时,我们还在探索技术边界;如今第100例的出现,证明PGT已成为阻断遗传性肿瘤的有效手段。”卢光琇教授表示,这项技术就像“胚胎健康体检”,能筛选出无致病基因的胚胎,从源头降低遗传风险——以遗传性乳腺癌为例,携带者后代发病风险达50%-80%,经PGT筛选后,风险可降至普通人群水平。

截至2025年10月,该院已为120余个家庭提供助孕服务,累计完成170余个移植周期,妊娠率超68%,诊断准确率高达99.56%。目前技术已覆盖39个肿瘤易感基因,其中神经纤维瘤(NF1)、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结节性硬化症、家族乳腺癌-卵巢癌、加德纳综合征五类疾病的阻断案例,占总数的66.7%。

“这不是数字的简单叠加,而是我国出生缺陷防治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的转变。”卢光琇教授特别提醒,三类人群需警惕遗传性肿瘤风险:近亲中有人50岁前患肿瘤、同辈中两人及以上患同种肿瘤、家族中多人患肿瘤,这类人群建议尽早进行遗传咨询。同时她强调,“无癌宝宝”并非绝对不会患癌,只是不携带特定家族遗传性肿瘤基因,仍需通过羊水穿刺等宫内产前诊断进一步确认,才能真正实现优生优育。

展望未来,PGT技术的探索仍在继续。卢光琇教授透露,团队正研发基于长片段测序的单体型构建方案,以提升分型效率,无创PGT技术也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有更多受遗传肿瘤困扰的家庭推开通往新生的大门。

责编:王璐

一审:王璐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