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湘潭·旬味时光丨“船架佬”让你韵足湘潭味

  新湘潭客户端   2025-11-01 07:59:0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王希台

在湘潭方言里,“船架佬”原是指那些以船为家、终日与江水相伴的专业渔民。如今,这个充满江湖气息的称呼,已成为湘潭美食地图上一个鲜亮的坐标。

竹林深处的船架佬渔湾。

1975年出生的周俊,这个土生土长的湘潭伢子,用12年的光阴,将“船架佬”打造成了一个让食客品尝地道湘潭味的好去处。

周俊的味觉记忆始于雨湖区芙蓉电影院附近的老巷。那些弯弯曲曲的巷弄,不仅是他儿时嬉戏的场所,更是他美食启蒙的课堂。

“那时候的巷子里,藏着最地道的湘潭味道。”他眯着眼睛回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吃肉凭票还限量供应,每周两次的吃肉时光成为他最珍贵的记忆。母亲巧手制作的香肠、酱汁肉等各式菜品,至今仍让他念念不忘。

成长在味精厂职工家庭的周俊,从小就跟随父亲骑“二八大杠”穿梭于各大饭店之间。这段经历让他对餐饮行业产生了特殊感情。华北春的庄重、洞庭春的热闹、福星楼的繁华,还有十四总那条美食街上第一家私营饭店“饭菜酒”的烟火气,都在他心中种下餐饮梦的种子。

人生的航向并非一帆风顺。从湘潭轴承厂下岗后,周俊在商海中几经浮沉,做过糖酒代理,开过洗脚城,经营过KTV,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直到有一天,他坐在湘江边的渔船上,看着渔民现钓的活鱼在锅中翻滚,那扑面而来的鲜香让他恍然大悟: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

2012年,“船架佬”就这样在江风轻拂的湘江边诞生了。

白鱼的鲜嫩、回渡鱼的肥美、黄鸭叫的醇厚、鳜鱼的清甜、禾花鱼的香糯,在周俊的手中焕发出不同的风味。清蒸保留原味,水煮凸显鲜辣,黄焖尽显醇厚,每一道都是对湘潭味道的真诚诠释。

干辣椒蒸白刁,是一道让食客念念不忘的菜肴。(李新辉 摄)

更让人称奇的是,周俊把对美食的热爱编成了花鼓戏。“本人名叫船架佬,湘潭无人不知晓;能搞饭菜能唱歌,让你口水是个嗦……”“千里湘江一拐弯,顾嘎马家堰就到窑湾;湘潭的活鱼做得好,外地客慕名往湘潭跑。”这些用湘潭俚语写就的唱词,伴着悠扬的花鼓调,成为“船架佬”的另一道招牌。

在守正与创新之间,周俊找到了平衡。

辣白菜牛肉的香辣过瘾、岳母腊牛肉的醇厚咸香、湖藕焖肉的软糯入味,这些创新菜品让食客们赞不绝口;而传统的“八宝饭”“湘潭脑髓卷”“桂花米糕”等地道点心,则让老一辈食客吃出了回忆的味道。

老顾客“浒子哥”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在这里不仅能吃到正宗的湘潭味,更能感受浓浓的乡情。”正是这份乡情,让“船架佬”成了游子寻味的驿站,食客探味的乐园。

周俊在烧制新版叫堂鸡。(李新辉 摄)

近几年,周俊玩起了自媒体,“不羡鸳鸯不羡仙,好呷就在我旁边”成了他的新唱词。通过抖音等平台,他继续挖掘湘潭的旮旯湾美食,让地道的湘潭味飘得更远。

“湘潭鱼,品种繁多、做法精湛、秀色可餐、回味无穷、唇齿留香、香鲜至极、沁人心脾、鱼香四溢、香飘十里!一哈哈子港不圆叻!”周俊唱着自创的《湘潭鱼之歌》,一下把食客们带进美食的世界。

“鲜香油辣咸,好呷在湘潭。”周俊常说,母亲做的菜是他这辈子最难忘的味道,也是他一直在追寻的湘潭老味道。

“这辈子不会再换行当了!”这个地道的湘潭老口子,始终守着对本土味道的执着,用一碟一碗,一荤一素,守护湘潭人的味觉记忆,让每一个走进“船架佬”的人,都能尝到最地道的湘潭味,品到最浓郁的湘潭情。

责编:胡孟婷

一审:胡孟婷

二审:蒋睿

三审:白培生

来源:新湘潭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