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31 18:23:43
文|曾祥彪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脉络中,家学往往是践行佳作的沃土。小燕的书法艺术之路便始于此,因其父辈们都酷爱文学书法艺术。家庭文化艺术氛围浓厚,耳濡目染,受其熏陶,自幼便爱好书法、篆刻与诗文。经父亲的指点,自己数年的临池感悟,在心里埋下了“重传统,贵本心"的种子,为后来的艺术之路夯实了基础。在学校求学时便开始在《中国青年》、《党史月刊》、《中国人才报》䓁报刊上发表书法篆刻作品并获县市书法比赛小奖项。在邓雲峰老师指导下,完成了这本《行草唐诗一百首》。
观小燕之行草,可谓"形神兼备,意韵悠长”。她取王義之“《兰亭序》的“飘若浮云”,融赵孟頫的湿润秀雅,更承孙过庭“骨力内蕴”,字形欹正却不失端庄的特质。“之"字捺画行云流水,收笔余韵绵长;“水"字竖钩力透纸背,转折灵动洒脱,善于墨色变化,用笔时开始篇浓墨显庄重,中部淡墨增层次,末尾焦墨收余味,笔墨韵律与诗句平仄相得益彰,读来如品香茗,湿润回甘。草书则是她内心情志的酣畅抒发。其取法张旭、怀素的狂放,又藏女性艺术家的细腻,形成“狂而不野,纵而有度”的风格。创作时笔随心动,落笔时如惊雷,转折如流泉,连绵线条,暗合章法。观其“将进酒》长卷,开始篇“黄河之水天上来"笔势宽博,墨色浓重,尽显奔腾气势;“天生我材必有用”笔锋灵动,字形错落,恰合诗人自信;末句“同销万古愁”笔势迅疾,墨色渐淡,留白处余味无穷,笔墨与情感达成完美共振。
小燕始终坚守“承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她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壶峰山的晨雾晓霞融入山水墨色,田间稻浪化作行草线条,职场坚守沉淀为笔墨沉稳。这生活与艺术的交融,让她的书法作品既含传统底蕴,又具当代气息,打破了“传统书法脱离时代的偏见。
这本《行草唐诗一百首》,是小燕童年书法启蒙到数年临池,从传承书法经典到自我艺术感悟,每篇作品都是她与传统经典笔墨的心灵对话。而真正的传承是悟其精神,真正的创新是自然生发。小燕用笔墨证明了这点。愿这本作品集让更多人爱上传书法,也期待小燕在艺术之路上继续拓新程,谱新篇。
责编:刘涛
一审:刘涛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下载APP 报料
报料 关于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