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3名学子跻身物理竞赛国家集训队:坚持与热爱比天赋更重要

蒋诗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30 13:06:44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诗雨 通讯员 曾曦瑶

1028日晚,2025年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获奖名单揭晓,177枚金牌新鲜出炉,前50名入选国家集训队。湖南学子表现亮眼,共斩获13枚金牌,其中,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鲲鹏、长沙市雅礼中学董政、郭瀚鹏3名同学成功跻身国家集训队,为湘楚大地再添荣光。

近日,记者分别采访了这三位少年及其教练,听他们讲述赛场内外的拼搏故事。

雅礼“双星”:

在开放包容的环境里自由生长

记者了解到,本次决赛,雅礼中学共8名学子参赛,最终斩获7枚金牌、1枚银牌,金牌人数位居全国第二。董政和郭瀚鹏分别排在30名和40名。

郭瀚鹏

谈及两位弟子,教练吴龙正满是骄傲:“郭瀚鹏自律又有主见,认定的事会坚持,心态更是‘大心脏’,大考从来不会慌;董政稳重,做题又快又准,哪怕遇到难题也不急躁。”两名同学风格迥异,但都共同走向了成功。

“我觉得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学校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郭瀚鹏同学说。

在雅礼中学的物理竞赛组,学生们拥有高度的自主权。董政曾带领班上其他同学向教练提出过一个特别请求:取消上午的课间休息,将上午的4个小时完整地用于模拟考试或自主学习。“这样思维不容易中断,更能模拟真实的考场环境。”董政说。而被“节省”下来的休息时间,则被集中到了晚自习后,大家会一起玩全班最爱的益智类游戏作为放松。

董政

吴龙正非常支持这种“劳逸结合”的模式。“每到班级团建的时候,学生们会自己写活动方案,包括预算、地点、流程,我就负责‘审批’。”孩子们想打篮球,而学校体育馆正在扩建,他常常自掏腰包,带学生们到校外篮球馆打篮球。“我希望他们在高强度的学习之余,能有释放压力的出口。”吴龙正说。

雅礼中学物理竞赛组

附中“黑马”:

从史书中学习处世智慧

“能进前50属于是意外之喜,原本觉得拿到金牌就心满意足了。”湖南师大附中的王鲲鹏以全国第23名、湖南省第一的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说起成绩,他带着几分谦逊,在赛后反复复盘,总觉得“还有题目可以做得更好”。

这份意外之喜的起点,要追溯到年前。当时,刚考完中考的王鲲鹏从常德来到师大附中参加夏令营100名学生中,他并不起眼。教练刘风注意到了“他上课认真,能高质量完成安排的学习任务,解题思路很特别,我觉得他有潜力。

“现在回想起来,特别感谢刘老师,感觉像是遇到了我的伯乐。”王鲲鹏说。

王鲲鹏

然而,竞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王鲲鹏心态并不好——去年省赛前,他满脑子“要拿一等奖”,压力大到失眠,暴躁易怒,还因室友打鼾和同学起了小摩擦。

在刘风老师的开导下,他逐渐调整心态。老师讲了很多学长的故事,有人一夜没睡第二天照样考得好。”慢慢的,学会了平和心态,“这次决赛不管题难题易,我都沉下心写,考试过程还算顺利

除了学习指导,刘老师在生活上也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我生病时,他会送药;周末会带我们爬岳麓山,亲手做羊排、牛肉给我们吃。王鲲鹏回忆道。

休闲时,王鲲鹏的放松方式是看史书。《资治通鉴》《史记》是他的常读书目,“读史让我学会处世智慧,古人的很多做法对仍有很大启发。王鲲鹏说。

我们不是天才,只是热爱

进入国家集训队,意味着拿到了保送清华北大的资格,三人都成为了“别人家”的“天才小孩儿”。然而,面对“是不是天才”的提问,三位少年的答案十分一致:我不是天才只是热爱。

董政笑着表示:“那些高一、高二就进集训队的学生才更接近天才,我们还差得远呢。”郭瀚鹏更直白:“就算有天赋,不做题也没用,天赋和努力是缺一不可的。”王鲲鹏认为自己的优点是“坚持”:“虽然我并不是最努力的人,但我确实一直坚持了下来,还有老师、家长、同学的支持,少了谁都不行。”

董政(左)和郭瀚鹏(右)

尽管谦逊地否认“天才”的标签,但他们对于物理的热爱都真挚而热烈

董政享受物理的逻辑感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看到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自己的建模和推导一步步解决,这种感觉很好。”郭瀚鹏喜欢物理的确定性和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和文科的答题思路不同,物理只要一步一步往下走,总能找到答案,而且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这些前沿科技都建立在物理基础上,特别有价值。王鲲鹏也觉得“学物理不是闭门造车,它能解释生活里的很多现象,这种能力特别美妙”……

入选国家集训队是一个新的起点,接下来,三位少年还将备战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祝福他们!

责编:蒋诗雨

一审:蒋诗雨

二审:余蓉

三审:黄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