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三亲”工作法破解县域市场治理难题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9 16:23:5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29日讯(通讯员 李平)原本以为标签瑕疵会让订单泡汤,没想到监管部门免罚还帮着整改,4500公斤腊味顺利发货!”近日,衡南县某国家高新技术腊味企业负责人的话语,折射出“三亲”工作法的实践实效。

今年以来,衡南县市场监管局紧扣“亲近群众、亲力解难、亲清有为”核心,更以监管端口从“事后追责”向“事前预防”的转型为关键抓手,用实打实的数据推动治理模式升级,取得扎实成效。

衡南县市场监管局以“三亲”工作法破解县域市场治理难题。

守护民生:筑牢民生安全防线

围绕群众“舌尖安全”“消费放心”需求,衡南县市场监管局以精准数据筑牢民生防线。在食品安全领域,构建覆盖1000余家经营主体的追溯体系,针对校园周边、农贸市场开展4000余人次拉网式排查,整改安全问题50余处,立案查处72起;特种设备监管实现“零事故”,2533台(套)设备登记率100%,排查处置风险隐患5处。消费维权方面,通过乡镇“维权服务点”现场解纷,结合3112件投诉举报数据靶向整治,推动民生投诉量同比下降22%,群众满意度从85%提升至92%,稳居县域执法类单位前列。

助力企业:破解企业发展困局

聚焦企业“合规难、融资难、品牌弱”堵点,衡南县市场监管局将“事前预防”机制与数据服务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为打破“企业违法—立案处罚—问题反复”恶性循环,该局建立“风险识别—预警提示—帮扶整改”闭环机制,将风险排查、合规指导嵌入企业经营全流程;2025年全面梳理2024年度执法案件、投诉举报及抽检数据,精准定位经营主体易违法环节与问题根源,7月上旬召集50余家高频问题企业面对面预警指导,下旬针对食品、特种设备等领域开展“以案示警”座谈,清晰传递违法后果与合规要求,从源头降低企业违规频次。

资源赋能上,联合南华大学攻克10余项技术难题,指导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搭建“政银企”平台,2025年促成7000余万元专利转化融资,近三年累计为30余家企业解决1.5亿元资金需求;组建特色产业专班,推动121家企业公示325项标准,培育“衡南土枇杷”“大三湘茶油”等地方品牌。截至目前,全县经营主体总量达5.5万户,2025年净增3375户,“僵尸主体”占比从18%降至15%,市场活力持续攀升。

规范执法:把控执法尺度温度

衡南县市场监管局主动规范执法行为,立足目前大部分经营主体经营困难的实际,在省局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从轻、减轻、免于处罚”三张清单,明确了33项“不予处罚事项清单”、6项“减轻处罚事项清单”以及“从轻处罚事项清单”。

以制度创新推进执法规范化,建立“看主观违法意愿、看疏忽致因、看整改效率、看危害程度、看承受能力”的“五看”评估体系,出台了《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案件线索管理制度》和《行政处罚案件办理制度》。对食品、药品类等反映突出的案件自由裁量基准,进行了全面细化、量化,减少执法随意性,杜绝同案不同罚等不规范行为。

2025年,该局已对132个经营主体首违免罚,近两年累计免罚422家;涉企一般处罚案件较2023年减53.3%,县内企业处罚金额降61.2%,入企检查频次降36%。依托“扫码入企”平台实现“一次上门多检查”,企业整改完成率从74%升至92%;同时拓宽办案领域,严打药品违法、虚假年报,既整治乱象,又护航本土发展。

从“投诉下降”到“满意度提升”,从“企业净增”到“处罚减少”,衡南县市场监管局用一组组数据,让“三亲”工作法与“事前预防”深度融合,为县域市场治理提供可复制的“数据化”经验。

责编:曾愉捷

一审:曾愉捷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