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9 14:50:21
文|贺辉才
9月20日,王金石“不负潇湘即有诗”画展在长沙美术馆观展出。王金石是我敬佩的湖湘山水画名家,艺术成就高。我认真欣赏了展出的80幅山水画作品,非常震撼。无论是巨幅山水作品,还是山水小品,皆是潇湘地理空间的诗意表达,更是湖湘精神的深刻诠释。
潇湘丘壑的意境表达
王金石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他漫步于潇湘山水间,正如他在谈创作体会时所说:“以笔墨为媒,与潇湘对话,始终以潇湘为创作底色。”用他那支如椽大笔,或绘衡山云雾、或描洞庭秋波、或写湘西秘境、或画红色胜地。潇湘大地秀丽与雄强,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以并诗性意境的表达来回馈生他养他的湖湘大地。

王金石的《湘江源》对湘江源头自然风貌的实地观察与内心对潇湘山水的情感共鸣相融合。画面里,远处山峦被轻薄云雾缠绕,墨色淡雅朦胧,似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晕散,营造出“远山含黛”的空灵意境;近处山体以浓墨重彩勾勒皴擦,线条遒劲有力,山石的厚重质感与苍劲肌理跃然纸上,山间林木郁郁葱葱,以点叶法密集点染,尽显生机,完美呈现出潇湘丘壑特有的意境,使画作既有自然之美,又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苍嶂竞秀图》以巍峨山峦、云雾缭绕之态,展现潇湘山水的雄浑与空灵,笔墨间尽显丘壑的层叠韵律;《山里人家》把村落置于山林云雾中,田园诗意与潇湘山水的温润相融,满是乡土的宁静悠远;《侗乡》则以侗寨建筑与山水的交织,在黑白笔墨里勾勒出潇湘地域的人文与自然之境,以笔墨诗意,让潇湘丘壑的灵秀、古朴与人文韵味跃然纸上。
引发想象的留白巧构
王金石的山水画巧妙运用留白技法,契合传统美学中“虚实相生”的理论,为观者营造出广阔的想象空间,也是其山水画诗意表达的重要形式。《锦绣潇湘图卷》中,他并未将江面与山峦的细节尽数描绘,而是大面积留白,以淡墨轻轻晕染出江面的薄雾,山峦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轮廓模糊不清。这处留白并非空洞无物,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意涵,如同中国画论中所说“无画处皆成妙境”。这些由留白引发的联想,让静态的画面变得灵动起来,充满了神秘的诗意。在《山里人家》中,一条小路从画面下方延伸至山林深处,随后便消失在茂密的树林中,没有继续描绘小路的去向。这种处理方式同样运用了留白的巧思,将想象的权力交给观者,让每个人都能在心中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山里人家”故事,使画作的艺术感染力得到极大提升。

《韶山》以云雾留白衬山峦村落,让画面虚实相生,既突出韶山的灵秀,又营造出悠远的诗意空间;《千峰浮于烟雲中》借大量烟云留白,使千峰在虚实间若隐若现,既强化了峰峦的层次韵律,又赋予画面空灵缥缈的意境,以留白为笔,于虚实之间勾勒出潇湘山水的独特韵味。
节奏韵律的合理把握
王金石的山水画注重画面节奏韵律的营造,如同音乐作品般富有起伏变化,这与“视觉韵律”理论相契合,让观者在欣赏画作时,能感受到一种动态的美感。在《湘江源》中,主峰作为画面的视觉中心,他用浓墨重彩进行勾勒,线条粗壮有力,墨色厚重沉稳,如同音乐中的“重拍”,瞬间抓住观者的注意力,凸显出主峰的雄伟挺拔;而主峰周围的次要山峦,则以淡墨轻轻铺陈,线条柔和舒缓,墨色清淡雅致,如同音乐中舒缓的旋律,与主峰形成鲜明对比,使画面在视觉上产生强弱交替的节奏感。在描绘树木时,他也精心安排疏密关系,有的区域树木密集,枝叶交错,墨色浓郁,形成视觉上的“重音”;有的区域树木稀疏,枝干清晰,墨色淡雅,形成视觉上的“轻音”,疏密之间,节奏韵律自然显现。

在《湘西写生系列》中,对于瀑布的描绘,他用急促的墨线勾勒水流的形态,线条流畅且富有动感,墨色较浓,如同音乐中急促的鼓点,展现出瀑布奔腾而下的磅礴气势;而瀑布下方的溪水,则以淡墨晕染,线条柔和缓慢,墨色清淡,如同音乐中悠扬的笛声,表现出溪水潺潺流淌的宁静之美。《湘西写生系列》中,老房子的高低错落,形态各异,如同诗词中的平仄变化,一高一低、一凸一凹之间,将湘西山乡特有的韵律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干湿浓淡的笔墨变化
王金石对山水画笔墨的干湿浓淡有着精准的把控,他遵循“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的传统理论,通过笔墨的变化赋予山水丰富的情感与生命力。在《湘西春早》中,描绘初春的树木时,他选用淡墨进行渲染,墨色清新淡雅,如同初春时节刚刚萌发的嫩叶,娇嫩欲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而在《山里人家》中,描绘秋日的树叶时,他则运用浓墨,甚至融入少量赭石、朱砂等色彩,墨色浓郁厚重,展现出秋叶的绚烂多彩,如同丰收时节的热闹景象,传递出丰收的喜悦之情。《湘江源》中的远山,以淡墨轻轻晕染,墨色清淡,如同远处传来的一声轻叹,空灵而悠远;近山则用浓墨重彩皴擦,墨色厚重,如同一声响亮的呐喊,雄浑而有力。《侗乡》中,侗族的鼓楼、吊脚楼用干笔勾勒轮廓,笔触干涩,墨色较淡,线条硬朗,展现出建筑的古朴与坚实;而背景的山峦则用湿墨涂抹,墨色湿润,晕染自然,线条柔和,营造出朦胧的意境,干笔与湿墨的对比,让建筑在山水间更加突出,同时也使画面更富层次感。这种枯荣浓淡的笔墨变化,让山水不再是冰冷的自然景观,而是有了情绪、有了温度的生命体,充满了诗意。
气势磅礴的审美追求
王金石的山水画始终追求气势磅礴的审美效果,他将“意境营造”理论与潇湘山水的地域特色相结合,通过笔墨的运用,将潇湘山水的雄浑壮阔与湖南人的豪迈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湘江源》作为一幅长卷作品,更是将气势磅礴的审美追求发挥到极致。长卷铺开,湘江源头的千山万壑尽收眼底,他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让观者的视线能够跟随画面不断延伸,远山在云雾中连绵起伏,墨色清淡,如同天际线般悠远;近山的林木莽莽苍苍,以浓墨点染,尽显生机与厚重;山脚下的村落,以淡雅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描绘,在山水间如同一个倔强的标点,虽小巧却不可或缺。题诗“万壑千山一望收”不仅是对画面内容的概括,更是对画作气势的点睛之笔,让观者感受到湘江源头的浩荡与壮阔王金石的《五溪山居图》《山色微茫云雾间》《张家界》,在笔墨间尽显气势磅礴的审美追求。

《张家界》以巍峨峰林为骨,笔墨苍劲勾勒出石峰的挺拔险峻,层叠的山峦如剑戟冲天,树木点缀其间更显生机,整体画面满是雄浑壮阔之态,将张家界地貌的奇绝气势淋漓展现,仿佛让观者置身于群峰竞秀的震撼场景中。
《山色微茫云雾间》借云雾的缥缈与山峦的厚重形成对比,云雾的留白让山峦的气势在虚实之间更具张力,峰峦的走势连绵且富有韵律,笔墨的浓淡变化凸显出山水的层次,于微茫云雾中营造出山水奔涌的磅礴之势,似有雷霆万钧之力蕴含其中。
《五溪山居图》把山居置于大气象的山水之间,山水的雄浑为居所撑起磅礴背景,山峦的延绵、林木的苍郁,让画面既有生活的烟火气,又不失山水的恢宏气势,在人与自然的融合中,彰显出山水裹挟天地的磅礴审美,让观者感受到山水之间的大气象与大格局。
“不负潇湘即有诗”,王金石以诗意的山水画不负秀丽而壮美的潇湘大地,欣赏王金石的山水画能获得诗意的审美享受。这就是我观看王金石画展的感受和思考。
责编:刘涛
一审:刘涛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下载APP 报料
报料 关于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