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抓落实看双峰|双峰县:强筋健骨固根本@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9 07:56:30

【前 言】

湘中热土,生机勃发,“大抓落实看双峰”栏目将笔触和镜头对准这片发展热土,深入项目建设一线,记录厂房拔节、机器轰鸣的产业脉动;走进广袤田野,感受“湘中粮仓”的现代农业新图景;探访学校医院,见证民生事业的温暖答卷。本栏目旨在聚焦双峰县以“闯创干”的精神,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农业提质、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狠抓落实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展现其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实干与担当。


【正 文】

强筋健骨固根本

——双峰县全力以赴提速项目建设促发展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玉玺 通讯员 李尧池 刘 昆

深秋时节,建设正酣。湘中双峰,一条条生产线建成投用,一幅幅抓项目建设的场景火热呈现,奏响发展的激昂交响曲。

今年以来,双峰锚定“项目为王”导向,以攻坚之势全力推动项目建设。通过省、市、县三级项目协同发力、梯次推进,全县16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5.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1.25%,峰竹新兴能源技术加工项目、龙腾水府生态园等一批产业项目已竣工投产,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湖南农友机械集团智能生产车间。李建新 摄)

双峰县委书记李基联说:“锚定‘大抓落实’的主攻方向,始终牢记‘大项目在、好项目在,双峰的未来和希望就在’,坚定不移走好抓项目强产业之路,推进重点项目提速增效,逐一破解审批、用地、资金等难点堵点卡点,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

向新求质促发展

聚焦产业链布局好项目

走进双峰高新区,好运来年产1万台智能共享留胚鲜米机项目建设现场,土地已完成三通一平,打桩机的轰鸣声宣告着项目正进行桩基施工。

农机与铸造产业,共同构筑起“2+X”特色产业体系的坚实骨架。推动产业链焕发更强活力,需精心谋划好项目,并以全方位服务确保项目不仅能“引得进”,更能“扎下根、长成林”。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长江耐磨年产1万吨铬锰钨合金机械配件设备更新项目正式开工,铸造产业向新而行;农友农机制造车间设备数智化更新升级项目建成运行,农机产业迈向智能化。

助力优势产业延链补链,金峰机械年产2万吨农机精密铸件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正在建设,推动铸造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双超电机1万吨铸铁铸造件自动生产线和年产30万台新型智能节能电动机全自动生产线项目开工,补足本地农机产业链条。

一批“2+X”特色产业项目相继开竣工,正成为双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围绕项目快上快进快成,双峰出台2025年重点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建设攻坚行动方案等文件,将项目谋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及所有“三类”项目纳入常态化、制度化调度范畴,并专门成立县项目谋划推进工作机制办公室,凝聚起强大的项目推进合力。

每周一晚,双峰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文红开展“坐堂问诊”,直面项目推进中的难题,实施“收集诉求—精准开方—督办疗效”闭环管理模式,高效破解审批、用地、资金等关键堵点。今年,双峰县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下沉项目现场,累计排查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10余个,已化解90余个,形成抓项目强产业“头雁效应”。

为了激发内生动力,双峰以“五个一”工作机制为总揽,形成涵盖常态化调度、激励倒逼、重大项目形象进度航拍对比、重点项目“三员制”的全方位、立体化项目推进体系,并召开年度表彰大会、开展巡回观摩评比、进行专项述职讲评等,在全县范围内持续营造“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的浓厚氛围。

优化环境提速跑

构建良好生态“强磁场”

一个个重大项目提速快跑、拔节生长的背后,凝聚着双峰县上下真抓实干、倾情服务的汗水和心血。

在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智能加工车间,焊接工作站精准完成粮箱板等部件的焊接任务,标志着这家传统农机企业正迈入“智改数转”新阶段。“县发改局、县科工局组成专班,协助企业完成可研报告撰写、资料申报及上级对接,仅用3个月便推动1.2亿元数字化转型项目获批。”该公司负责人介绍。

在双峰高新区光电产业园的自动化生产车间内,显示屏玻璃基板在精密传送带上流畅运转,机械臂精准作业。“去年10月破土动工,用时不到一年即实现部分投产,充分展现了项目建设的‘双峰速度’。”项目负责人刘继来介绍。

审批快不快,流程长不长,直接影响着经营主体活力。

聚焦督导协调、要素保障,双峰成立督导督办专班、环境优化专班、要素保障专班“三个专班”推动项目攻坚,其中,督导督办专班,负责日常调度、问题交办、关键节点台账管理和精准督办;环境优化专班,负责监督行政审批、打击“三强”行为,强化“纪检+部门”联动;要素保障专班,各要素单位明确1名班子成员负责“三类”项目审批,确保“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需求转”。

优化审批流程,双峰出台项目建设各阶段领导审签流程优化方案、政府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流程表、政府投资项目模块化并联审批流程图、政府投资项目业主单位工作准备时间节点要求表等优化项目审批流程表,以“减环节、压时限、提效率”为目标,进一步明确项目行政审批时限及各前期工作节点,专班对前期手续进行台账管理、精准督办。

双峰还设置“办不成事”反映专窗,开发“办不成事”线上反映码,建立“一窗、一码、一线、一平台”综合监督模式。截至目前,共接待群众约3000人次,咨询引导约10000人次,提供帮代办服务约1200人次。

民生投入增动能

项目清单变幸福账单

改革愈是深化,愈要重视增进人民福祉;发展愈是向前,愈要体现到民生改善上。

让公共服务更有品质。去年,双峰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7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短短2个月内完成254台私营客车收购工作。今年,这一项目全面建成,110台新能源客车投入运营,票价平均下降30%,每年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居民陈奶奶说,“每周送孙子上学能省12元,一年下来足够给孩子添置学习用品,政策实实在在落到了心坎里。”

在基本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双峰积极拓展特色服务。甘棠镇、青树坪镇、永丰街道等地试点开通“赶集专线”“学生定制班线”等精准服务,有效回应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创新打造“客运+物流+电商”融合模式,利用下行班车捎带快递进村,上行车辆帮助农产品出村,部分村级候车亭升级为“客货邮服务站”,整体物流效率提升约60%,打通了便民惠农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乡村产业促振兴。双峰将光伏产业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屋顶光伏+标准厂房”“林光互补”“旅光互补”等多元化路径。截至去年底,多个乡镇的光伏项目已见成效。

其中,锁石镇23个村整合投入近7500万元,建成总装机容量达14.838兆瓦的光伏电站,年均可为每个村集体增收20万至50万元。甘棠镇、金开街道则盘活闲置的村部、学校屋顶资源加装光伏板,在实现绿色发电的同时,又为村集体带来年均4500元至12万元,让“阳光收益”成为乡村振兴的稳定财源。

从补齐短板到更注重优化供给、便利可及,双峰县正将一项项民生工程,化作百姓身边可知可感的小确幸,持续积累着这座县城最坚实的民意基础和最温暖的幸福底色。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10月29日09版)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