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丝到华发,他们用一生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杨佳俊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8 23:48:58

(刊于《湖南日报》2025年10月29日07版)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佳俊

退休不褪色,银发显担当。10月28日,重阳节前夕,湖南省委老干部局举办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邀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现场演讲。

他们大都年过花甲,但依然步履生风、行色匆匆——

有人奔向田野,用汗水浇灌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花;有人扎根社区,用智慧破解基层治理的难题;有人坚守科研一线,用执着攀登科技创新的高峰;有人致力于公益教育事业,用爱心守护祖国下一代成长……

从青丝到华发,他们用一生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以行动诠释“退休不褪色”的责任担当。

“当好农村经济发展的智库”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响彻三湘大地,广大离退休干部毅然奔向田野,以“老骥伏枥”的壮志在广阔农村书写着新的传奇。

省社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院长朱有志退休后,婉拒百万年薪,一头扎进了烈士家乡长沙县开慧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把自己定位为“当好农村经济发展的智库”,给自己立下“三不要”原则——不要一分钱报酬,不要一亩地私利,不要解决一个农村户口,以纯粹之志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朱有志(右)和村民在水果基地查看葡萄长势。)

要致富先修路。入村后,朱有志带领村民们用脚步丈量土地,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建成了连接杨开慧故居、任弼时故居、缪伯英故居的开慧大道。这条红色旅游“黄金通道”,不仅串联起革命记忆,更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在朱有志的带领下,开慧村陆续成立了水稻、水果、蔬菜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民拧成了一股绳。依托杨开慧烈士故乡的红色资源,开慧村推动红色旅游与休闲农业、教育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如今,开慧村‌村集体年收入超百万,‌从省级贫困村蜕变为‌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有呼必应!有问必答!”这是湘潭市农业农村局离退休干部第一党支部向群众许下的承诺。该党支部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银发人才优势,通过湘潭市银发人才智慧服务平台、“金秋潭农”等渠道,将服务送到田间地头。22个村庄、合作社,上百个农业技术难题,老同志们用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在党支部这面鲜红旗帜的引领下,湘潭市农业农村局离退休干部闻令而动、挺膺担当,以“先锋队”的姿态冲锋在攻坚一线。老党员孙建是畜牧专家,他主动担任银发人才团山养牛工作站站长,只要养殖户有需要,无论白天黑夜,不管酷暑严冬,坚持义务出诊,帮助大家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老党员彭商吾是高级农艺师,他连续4年担任雨湖区立新村科技特派员,引导当地农民科学种植油菜,帮助大家增收100余万元。

省委巡视组原组长郭树人退休后,将多年组织驻村帮扶的经验倾注到保靖县甘溪村。在深入当地调研后,他提出“思想发动、规划引领、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村庄治理、乡风文明、惠民服务、组织建设”等八项举措,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逐项落地。4年间,甘溪村村集体经济从不足5万元跃升至300余万元,成为湖南省唯一入选第一批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

“搭帮这群‘和事佬’,解决了小区大问题”

“有事就找周队长!”在‌衡阳市雁峰区黄茶岭街道幸福社区,这句响亮的口号老少皆知。

周队长名叫周正国,今年71岁,是幸福社区退休党支部书记‌。退休11年,周正国组建起8支志愿者小分队,成立“帮帮团”,年均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近百场次。在他的带领下,社区老党员们化身“银发先锋”,从整治“飞线”、清理垃圾、拆除违建,到移风易俗、安全防护、信访维稳,到处活跃着他们忙碌的身影。

(周正国(左三)与志愿者分享社区治理经验。)

周正国还带领老党员们参与创新“党建+志愿者+N”的社区自治模式,组织开展“月评分、季评星、年评优”活动。小区风气为之一变,幸福社区真正实现了“幸福”二字——邻里和谐、环境整洁、治理有序,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全国示范老年友好型社区”等荣誉,成为基层治理的鲜活样本。

在长沙县星沙街道金茂路社区,也活跃着这样一支银发队伍。

金茂路社区拥有居民1.16万人,属于开放性安置小区,治理难、矛盾纠纷多、安全隐患多。为解决社区“一难两多”问题,2012年,金茂路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应运而生。

老同志社会经验丰富、威望高,党支部将这些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组建社会贤达工作站,探索建立“收集民意-反馈启动-协调矛盾-落实成效”基层治理新模式。在杉仙公园“文明驿站”建设初期,少数居民迷信思想浓厚,以影响风水为由多次阻工,导致工程进展迟缓。拥有土木建筑专业背景的党支部书记黄苍霖主动请缨,和有着40多年社区工作经验的老党员康国民一起,多次登门给少数反对者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推动工程顺利完工。群众交口称赞:“搭帮这群‘和事佬’,解决了小区大问题”。

2018年旧城改造期间,部分居民担心改造影响房屋出租,不愿支持。黄苍霖挺身而出,“我是支部书记我带头”,率先拆除自家房屋,并带领老党员挨家挨户做工作。有了他的“带头拆”,社区居民纷纷跟进,旧城改造得以顺利推进。

助力基层治理,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离退休人员第五党支部探索建立“支部共建+志愿服务”模式,奏响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乐章。

“我没有别的爱好,我的爱好就是搞科研”

“我没有别的爱好,我的爱好就是搞科研。”这是南华大学原衡阳医学院院长苏琦的口头禅。

因长期伏案工作积劳成疾,苏琦确诊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退休后,亲朋纷纷劝他“歇歇脚享清福”,可他却把实验室当成了第二个家。查资料、做实验、写论文,他心无旁骛沉浸在科研世界。退休12年,苏琦笔耕不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2篇,荣获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研需要接力传承。苏琦高度重视人才培养,52年来,他教授了41届医学本科生,培养出包括曾益新院士、陈国强院士等在内的一批杰出人才。退休后,他以更高境界、更深情怀指导学生和青年老师,共培养硕士24人、博士生2人

“不能让这个茶种消失!”这是保靖县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高级农艺师张湘生为自己立下的科研使命。

1982年春天,茶学专业毕业的张湘生第一次来到保靖县葫芦镇黄金村,村里的古茶树令她眼前一亮。轻啜一口茶汤,她觉得这种茶比过去尝过的任何名茶都好。

(张湘生(左四)和茶农交流种茶知识。)

“2000多株老茶树,产籽不到500克,种下去就被老鼠啃光。”村民的一声叹息,让张湘生走上了繁殖黄金茶的科研之路。观察、记录、分析……无数次重复实验,张湘生首创无新土扦插,成功实现了保靖黄金茶无性繁殖。

退休后,张湘生继续坚守科研一线,又培育出保靖黄金茶8号和168号等新品种。她用40余年时间守护一片“黄金叶”,让黄金茶从深山走向世界。现在,黄金茶成为保靖富民强县产业,全县种茶面积15.5万亩,综合产值高达23.16亿元,10万群众因茶增收。

有人用一生守护一片叶子,有人和一根藤纠缠了一辈子。

1993年,原大庸县林科所干部黄宏全到茅岩河边进行应用植物资源调查,无意中从村民口中了解到,当地一中绿藤煮水喝能延年益寿。经技术鉴定,黄宏全发现这种被村民称为“莓茶”的植物名叫显齿蛇葡萄,提取的总黄酮具有抗血栓、降血糖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莓茶功效如此强大,值得大面积推广。但在传承发展了数千年的茶文化中开辟新领域,何其艰难!没有经费就自掏腰包,没有门路就四处寻找,黄宏全带领同事用8年时间,逐步建立了完整的莓茶知识产权体系、科学技术体系和莓茶文化体系,为莓茶走向大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4年退休后,黄宏全大力推动建成了莓茶扦插育苗和种子繁殖科研基地,为莓茶种质资源培育和产业化种植打下坚实基础。目前,莓茶已成为张家界市永定区“一县一特”主导产业,截至2023年底,全区莓茶面积达15万亩,年综合产值达25亿元。

“关心下一代,就是关心国家的未来”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广大离退休干部以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经验,为青少年成长引路护航,用无私奉献的“银发力量”托举青春梦想,共同筑牢民族复兴的根基。

2006年暑假,106国道醴陵市王仙中学路口发生一场惨烈车祸。刚从校长岗位卸任的汤其雪,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学生,内心受到巨大的冲击。“如果有人在学生集中经过的路段指挥、疏导,是不是悲剧可以避免?”一夜未眠,他决定为孩子们护学。

从此,这段国道路口多了一名口含哨子、戴着白手套、举着旗帜的“编外交警”。18个寒来暑往,汤其雪护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车如潮水的106国道上创造了“学生零事故、零伤害”的安全记录。

“关心下一代,就是关心国家的未来。”尽管已到耄耋之年,但原郴州地委书记赵毅拯仍然十分关心青少年成长。

赵毅拯1957年参加工作,是新中国深刻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深知教育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退休后,他毅然投身公益教育事业,肩负起郴州市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的重担。他发扬厚着脸皮、饿着肚皮、说破嘴皮、磨破脚皮的“四皮”精神,带领教育基金会同志奔走在各个单位,共募集资金2300多万元,带头发起“爱心助学”“爱烛行动”,资助贫困学生5348人,救助特困教师585人。

随着青壮年外出经商务工,农村隔代教育问题日益凸显——老人们守着孙辈,常因教育观念差异、沟通不畅而陷入困境。

2020年10月,邵阳县下花桥镇人民政府原副主任科员蒋述寅退休后,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和镇党委的领导下,牵头成立了一支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隔代教育宣讲团”。

(蒋述寅在给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

3年间,宣讲团走村入校,围绕“如何当好爷爷奶奶”“隔代不隔心”等主题,举办了50余场宣讲会,受众达8000余人次。实践中,蒋述寅提炼出“五心”理念——对祖国有忠心、对长辈有孝心、对社会有爱心、对他人有诚心、对自己有信心,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位听者的心田。

镇中学一位老师感慨道:“这种宣讲活动形式新颖、内容真实、典型突出,让孩子们深受启发,也让老人们找到了教育孙辈的‘金钥匙’。”

责编:施泉江

一审:施泉江

二审:李茁

三审:唐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