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飘万里:攸县杨丰村首届书法节暨洪有规书法作品展示活动纪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8 21:24:3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刘和云 易石基 刘雪梅

秋色浸染攸州,墨宝香远八方。10月28日,在这个金秋送爽的美好时节,湖南攸县黄丰桥镇杨丰村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盛事。来自县文联、县书法协会的会员,黄丰桥镇政府的干部、融媒体记者及全镇书法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首届书法节盛典的启幕。

活动现场,一幅幅书法作品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80岁高龄的洪有规先生精神矍铄,手持毛笔,在卷轴末端郑重盖上了"杨丰书法村"的鲜红印章。这一刻,不仅标志着一个村庄文化自信的彰显,更见证了一位老艺术家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十年铸剑:杨丰村美名远扬

杨丰村由原大丰村与杨滨村于2011年合并而成。合并之初,如何让这个新村拥有独特的文化灵魂,成为村党总支深入思考的课题。2012年,在镇文联的指导下,杨丰村书法社正式成立,开启了“以墨育人”的文化传承之路。

“我们始终坚持‘党建+文化’的发展模式,通过书法这门传统艺术,凝聚人心,教化民风。”村党总支书记杜德华介绍。十余年来,在支村“两委”的带领下,杨丰村实现了从文化资源匮乏到“攸县第一书法村”的华丽蜕变。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到如今200余人能提笔挥毫,书法已成为这个村庄最亮丽的文化名片。村里的文化建设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开办四期书法培训班,210余人进班学习;组织31位村民参加专业书法培训;建成标准化书法创作室和展示厅。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也让书法艺术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德艺双馨:洪有规心系桑梓

洪有规,这位1945年12月出生的书法家,用一支毛笔书写了自己不平凡的艺术人生。作为全球汉诗总会会员、中国书协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艺术成就早已得到业界广泛认可。然而,最让人敬佩的是他始终心系桑梓的赤子情怀。“诗词联曲源头拾,篆隶楷行陋室书。”这是洪有规艺术追求的真实写照。2006年,他被授予“德艺双馨”书法艺术名人称号;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书画名家”;2019年,被认定为“湖南省对联文化传承人”。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数十年来对艺术不懈的追求与坚守。难能可贵的是,洪有规与同村的书法大师刘石安先生,两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十数年如一日地义务指导村民练习书法。在去年的“墨宝进农家”活动中,两位老人与其他20多位书法家一起,为村民义务创作书法作品,用艺术温暖人心。

文化惠民:笔墨芬香润百姓

走进今天的杨丰村,随处可见书法艺术的影子。村民家的厅堂里悬挂着自创的书法作品,村活动中心的墙壁上展示着优秀的学员习作,就连村口的指示牌也都用书法题写。这种艺术氛围的营造,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农忙挥锄耘沃土,闲来运笔写春秋。”这副由村民自创的对联,生动描绘了杨丰村百姓如今的生活状态。村里不仅定期举办书法培训班,还经常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2024年春节期间,乡土书法家们共创作了300余幅春联作品,为村民送去新春的祝福。

文化赋能:书法赋能兴经济

书法不仅丰富了杨丰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村有专业书法创作者20余人,其中贺立奇、叶福如、刘可风等人年收入上十万元。更有一批村民利用农闲时间创作书法作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了艺术价值与经济收益的双丰收。

在首届书法节庆典活动上,黄丰桥镇党委、政府领导,攸县书法协会及黄丰桥镇文联负责人发表讲话,充分肯定了杨丰村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书法传统,对乡村书法家和各位老年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并送去节日的祝福,勉励杨丰村再接再厉,抓住“魅力黄丰,文旅名镇”的发展契机,着力打造特色品牌,让杨丰的书法成为黄丰桥镇文旅名片上又一颗闪亮的星。

金秋盛典:续写时代新华章

活动现场,洪有规先生的书法藏品令人叹为观止。那些曾经在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浙江卫视等媒体展示过的作品,如今近距离呈现在乡亲们面前,让村民真切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活动现场,村民们从书法家手中接过专门为他们书写的作品,这些蕴含着祝福的墨宝将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滋养。这一举措,正是杨丰村推动艺术惠民、文化润民的生动体现。

从2012年到2025年,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让书法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枝繁叶茂。这支小小的毛笔,不仅书写着一个个汉字,更书写着一个村庄的振兴故事,书写着文化传承的时代篇章。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杨丰村用实践证明: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张建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