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8 16:13:42
文|李知颜
在数字媒体时代,家书已接近消亡的当下,手捧一本纸质版的《傅雷家书》,我开启了一场和时代、和父母、和青春对话的心灵之旅。一百八十六封家书,封封都是关于个人成长、成功与强大祖国血脉相连的启示录,字字都是关于晚辈成长、学习、工作建议和指导的智慧集,有牵挂,有叮咛,更有有思想和洞见。我崇敬之余,汲取着书中文字的滋养,内心经历了一场蜕变式的陶冶和洗礼。
我读懂了,个人修养是立身行事的至要根本。
在人生的众多维度中,傅雷先生始终告诫自己的孩子个人修养是一切成就的基石。做人一定先于且优于做事。他对傅聪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humain’,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做人才是一个人为“人”的根本。他在家书中不烦絮叨地提醒儿子要随时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言行有度,礼仪得体。而且强调,修养不仅是狭义的个人品行,还包括对世界、对政局的看法与态度。正如儒家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唯有将“小我”之志融入“大我”之怀之中,方能成就一个全面之“我”。这种全面的个人修养观,对于新时代的我们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信息爆炸、功利浮躁的时代,傅雷的话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专业上的成就,更有是人格的完善与精神的丰富,是将一己的奋斗融入时代发展洪流中的自主和有为。
我读懂了,家国情怀是超越小我的精神归属。
浸润在家书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让我在畅读之隙时时动容。傅雷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远在海外学习的傅聪,尽管身处异国他乡,心当紧系祖国命运,牢记自己是中国人,所言所行代表的是身后矗立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因此,他让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不仅如此,作为一名中国人,还要随时担当起为国争光的重任。他对傅聪强调,你现在弹奏的每一个曲子,进行的每一场演出,在艺术道路上每走出的一步,不但对中国音乐的前途和整个民族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更有对中国音乐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有着重大意义,你所代表的是中国音乐的世界影响,中华民族通过音乐呈现的世界地位。因此,你“随时随地要准备牺牲目前的感情,为了更有大的感情——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这种透过文字传递的真挚的深厚的爱国情怀,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建立在文化自信和民族尊严基础上的崇高情感,是傅聪在海外漂流日子里的心灵慰藉和精神力量,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情感依托和自信源泉,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我读懂了,人类大爱是超越国界的宽广情怀。
显然,《傅雷家书》已经不只是在傅雷和儿子之间传递的一封封普通家书,而是人类探讨共同价值的思想经典。傅雷在字里行间并没有将交流视野局限在一家一国,而是上升到人类共有的大爱。首先,他强调艺术家最需要一个“爱”字,即一颗伟大的心。一名艺术家唯有拥有一颗足够宽广包容的内心,方能演奏出人类世界最能倾诉情感打动人心的真正的音乐。琴键中见天地,乐符中观人生。其次,他强调艺术本身也应一脉相承地表达这种人类大爱。艺术创造是一场“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其意义在于将那些超越时空的艺术情感和体验“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让音乐成为抚慰人心、鼓舞精神的普世力量。艺术在最高层次上是超越民族、不分畛域的。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正因为如此,傅雷鼓励傅聪要无止境地进步,不仅要学习西方音乐技巧,更有要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在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的交融中实现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我读懂了,艺术成就是修养与情怀的自然结晶。
读完《傅雷家书》,我终于明白了,艺术成就从来不是艺术本身的终点,而是个人全身心、全人格的极致体现。傅雷在书信中反复向傅聪强调,“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是的,艺术的高度不在于技巧的极致,而取决于人格的高度。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内心纯洁、内在真挚的显像外化。因此,傅雷提醒傅聪音乐学习不仅要关注音乐技巧的提升,更有要注重文化素养和人格修养的全面发展。他鼓励傅聪多读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认为这些修养会潜移默化地提升其艺术境界。他推荐傅聪读《世说新语》《人间词话》《艺术哲学》《克利斯朵夫》《卓别林自传》等书籍,并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版本漂洋过海邮寄给他。他还告诫傅聪“为学最重要的是‘通’”。唯有“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才能培养高尚的气节和宽广的胸襟。而这种“通”的境界,不仅是学习上的融会贯通,更有是个人修养、家国情怀与艺术成就的综合体现,是艺术达到高峰的必由之路。
读完合卷,我的脑海中久久回荡着一个父亲对孩子的谆谆教诲,一位长者对晚辈的绵长叮嘱,这些深思细语既是流淌在一个家庭的舐犊情深,又是荡漾在一个时代的铮铮誓言,更有是回响在人类历史的哲思灼见,从似嘤嘤耳语中我积蓄了脚下的力量,辩明了努力的方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养内在方能富足精神,追求大我方能成就小我,将个人成长与时代洪流紧密相融,将自我发展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 “我”不止是“我”,“我”将是一个更有大更有强更有包容更有底蕴的“我”。
责编:刘涛
一审:刘涛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下载APP 报料
报料 关于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