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星区让群众获得感“落地生根”|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8 08:00:32

监管“精准滴灌”民生事

娄星区让群众获得感“落地生根”

通讯员 张弛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洋桂

“现在买菜更放心,再也不担心缺斤少两!”在娄底市娄星区育财农贸市场,市民刘女士一边挑选鲜鱼,一边笑着感慨。市场入口处的公平秤前,不时有市民主动复秤——这安心的一幕,已成为娄星区各大农贸市场的常态。

今年以来,娄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全链条监管、多领域整治、规范化服务,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安全感与获得感融入生活细节。

严守食安底线,守护“舌尖上的安心”

食品安全是民生最基本的保障。娄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构建从校园周边、养老机构到农村市场的全场景守护网。

春秋开学前,执法人员深入全区学校、幼儿园食堂,逐一核查食材来源与进货票据,实现校园食堂检查全覆盖。创新“检查+整改+回头看”闭环机制,织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网:在娄底四小周边查获过期饮料13瓶,在娄底六中附近下架“三无”产品70件……累计整改问题299处,立案22起,以严格监管换学生舒心、家长安心。

针对养老机构饮食安全,执法人员开展“体检式”排查,从食材采购、储存到加工、留样全程盯防,查处过期食品18件。同时聚焦老年人保健市场,排查会议营销单位75家次,扣押问题产品121件,立案7起,发放《老年消费防骗指南》超200份,守护老人“舌尖安全”和“钱袋子”。

在肉制品专项整治中,执法人员清晨蹲守农贸市场、深夜突击夜市摊点,累计检查生产、销售及餐饮主体2185家次,抽检95批次,立案7起,没收问题肉制品368公斤。通过政府网站征集线索、发放万份告知书,推动社会共治,让群众买肉更放心。

围绕农村食品市场易出现的“三无”“山寨”问题,执法人员深入乡村,严查无证生产、滥用添加剂等行为,检查经营户812家次,立案13起。通过入户讲解、发放资料,提升村民辨假能力。“以前买假货吃闷亏,现在一个电话就能解决!”村民的反馈,印证着农村食品市场的持续净化。

规范经营秩序,提升“消费端的舒心”

从日常出行到民生服务,娄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盯行业乱象,让群众在各类消费中感受到公平与透明。

在电动车辆领域,累计检查销售门店149家次,查处案件24起,严防无强制性认证车辆流入市场。监管延伸至居民小区,针对充电桩不明码标价、违规收费等问题开展排查,让市民“买车放心、充电明白”。

在医保领域,针对药品、医疗器械经营单位展开全面排查。联合区医保局举办法律法规培训,提升药品经营质量及价格管理水平。累计检查相关经营单位129家次,立案12起,确保群众用药安全、价格透明。

在民生计量方面,集中开展水电气计量与收费专项整治。通过全面排查、台账核对和现场检查,重点查处计量失准、收费不规范等行为。发现并整改问题16个,立案2起,确保群众用上“放心表”、缴纳“明白费”。

在殡葬服务领域,联合民政部门开展排查,发放提醒告诫函3000余份,检查经营主体287家,约谈2家公司,整改未明码标价问题10起、超范围经营1起,有效遏制“漫天要价”。“现在服务明码标价,再也不怕被坑!”有市民在办完丧事后感慨。

优化涉企执法,营造“经营侧的省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娄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规范涉企执法,有效为企业减负松绑。

“现在检查次数少了,还会提前预约,不搞突然袭击,我们能更专心搞经营。”一位企业负责人的感受,源自该局推行的涉企行政检查规范化改革:制定检查清单,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严格执行“凡入企必审批、凡检查必扫码”机制,实现入企检查频次同比减少50%以上,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

从清晨的农贸市场到深夜的夜市摊点,从校园食堂到养老机构,从药店诊所到居民小区,娄星市场监管人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民生第一线。今年以来,该局共立案339起、移送涉刑线索4起,高效处理各类民生投诉举报。一项项务实举措落地见效,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娄星区深深扎根。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10月28日09版)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