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8 06:31:5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卢嘉俊
10月27日,秋日暖阳洒在芷江侗族自治县禾梨坳乡古冲村的橘山上。84岁的周宏秀老人吃过早饭,缓步向村老年人服务中心走去。
对于这位老人来说,今天是个特殊日子——重阳节前夕,村里橘香颐养居暨老年人服务中心将正式启用,她今后有了养老新去处。

周宏秀两个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她和老伴是典型的农村留守老人。像她这样的老人在古冲村达291人,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34人。
发展农村养老服务,连续多年成为中央一号文件重要内容。一号文件今年更是明确提出“鼓励开展村级互助性养老服务”,为农村养老指明了方向。
故土难离,银发生辉
——养老生活的新期待
“不离故土、不离乡邻,是许多老人的养老心愿。”古冲村党总支书记龙四清说,“但山区养老面临基础设施薄弱、服务网络不健全等现实困难。”
一边是日益严峻的农村养老现状,另一边却是令人心酸的城市“返乡潮”——龙四清观察到,村里很多被子女接到城里的老人,没住多久就闹着要回来。

“钢筋水泥里找到说话的人不容易,电视看不懂,电梯不会按,活得憋屈。”长期和村里老人打交道的她深有感触。
而在这些心酸故事的背面,却跃动着另一种生命力。禾梨坳乡党委书记曹云在走访中发现,经历过艰苦岁月的农村老人,骨子里都镌刻着奋斗的基因。

“这些老人不是被动等待照顾的对象,而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曹云说,如何帮助这些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的价值追求,他们一直在探索思考。
方寸天地,温情满院
——温馨舒适的新家园
27日上午,走进古冲村老年人服务中心,一阵热烈的掌声迎面而来。健康讲师胡春香正在进行《寒湿与健康》的专题讲座,为老人们带去健康新体验。
活动开始前,作为本次课程策划员兼主持人的满延璇子,利落地调试好设备,为老人们介绍课程内容,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专业与温情。

“别看活动中心只有两层楼,但从活动策划到营养配餐,从图书管理到健康档案管理,我们这里配置齐全着呢。”作为活动中心成员之一,古冲村党总支书记助理满延璇子告诉记者。
为破解“老有所养”时代课题,今年来,古冲村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整合闲置建筑改造成养老服务中心,配备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和简易医疗点。

在服务对象上,向全村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开放,优先保障五保、低保、失能、空巢老人的需求。同时提供阶梯式助餐服务,90岁以上高龄老人享受免费餐食。
在资金来源方面,采取“集体出一点、社会捐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确保服务可持续。经过前期的试运行,这个承载着全村期待的养老服务中心终于在重阳节前正式启用。
银龄互助,共享甜蜜
——幸福晚年的新模式
养老服务中心,为古冲村银发族搭建起温暖的社交港湾。老人们不再独守空屋,而是三五成群地围坐畅谈,家长里短的欢笑声时常回荡在橘林之间。
然而,这种互助养老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场所的打造,更在于让老人在“银龄互助”中重拾价值感。

在古冲村养老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前,一支由退休教师、退休干部组成的团队随即成立。他们不仅积极参与到中心筹备工作中来,更用专业所长和人生智慧,为高龄长者编织起一张温暖的守护网。
退休教师邱光和便是其中一位。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主动请缨将自己的音乐专长奉献给养老服务中心。“城里老人常常组织歌舞活动,我们乡村老人同样值得拥有这样的欢乐时光。”他动情地说。

为确保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古冲村推出“时间银行”激励机制,鼓励低龄长辈服务高龄长辈,储蓄服务时间,兑换未来照护。
针对山区老人居住分散的特点,古冲村创新实施“网格化银龄互助”工程:明确每名健康老人联系2至3户高龄老人,确保日常照料半径不超过1公里,形成15分钟应急响应圈。

这一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养老资源不足的问题,更让互助精神在代际传承中生生不息。
今年9月,这份用心付出获得了国家级认可——龙四清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面对荣誉,这位朴实的村支书说:“就像橘子要甜更要香,农村养老要温饱更要活出滋味,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责编:卢嘉俊
一审:卢嘉俊
二审:李夏涛
三审:肖畅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

 
     
       下载APP
下载APP 报料
报料 关于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