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7 07:09:45
湖南日报全媒体见习评论员 李焱婕
曾经,城市文旅的叙事话语权大部分掌握在规划者与运营者手中,市民虽然能享受到文旅发展的红利,体会到这份热闹,却少了一些“这故事里有我的痕迹”的参与感。
铜官竖店短剧影视城的初步探索,正在尝试打破这种距离感。刚启动运营的短剧影视城,已经迈出了邀请市民参与的第一步:通过长期招募群演,向大学生、退休职工等各类群体敞开大门,即便无表演经验,经过指导也能参与拍摄;规划的超500个室内外场景中,也预留了文创展示、民俗融入的空间;将孵化一批大学生创业项目。这种“邀请式”的参与虽处于起步阶段,却已显露出新意,一条以“人”为核心的文化价值链开始萌芽。
放眼全国,类似的探索正在不同城市绽放异彩。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商户在经营之余身着唐装,将盛唐气象融入市井烟火;成都宽窄巷子的原住民组建讲解队,用方言为游客打开理解城市的情感通道。这些探索形式各异,却共同指向一个方向:文旅正从“你演我看”的展演模式,走向“人人可参与、处处有故事”的共创阶段。
低门槛、多路径的参与机制,正在重塑城市文旅的底层逻辑。在铜官竖店,从群演酬劳到创业扶持再到品牌合作,多元化的收益渠道让文化参与不再是“为爱发电”,而是可持续的“创造性劳动”。更重要的是,这种基于本土的参与机制让城市文旅真正成为“众人的事业”,每个普通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参与方式和价值支点。
而深度参与所带来的,远不止经济层面的回报。当市民演绎自己的家乡故事,用技艺活化景区,他们与城市的关系便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塑造”。抽象的“文化认同”由此落地为具体的实践。一次为家乡“添彩”的参与、一张剧照、一句游客的称赞,都化为真实可感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文旅产业的持久活力,不只体现在游客数量上,更在于能否激活人的创造力。正因如此,发展重心必须从“打造景观”转向“赋能于人”。为手艺人开拓市场,为年轻人创造机会,为老街坊提供舞台,让每个参与者的贡献都被看见、被尊重、被回报——这正是铜官竖店未来努力的方向。
责编:颜青
一审:詹娉俏
二审:胡泽汇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