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斯涵 湖南日报 2025-10-24 22:46:51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通讯员 文惠芳
10月24日至25日,第六届湖南省小学戏曲课堂教学竞赛现场展示活动在株洲市二中附属小学举行。全省教育专家、教研员及一线教师齐聚,通过开幕式展演、优质课展示、经验交流与专家点评,共同打造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戏曲美育盛宴,为推进戏曲文化传承、落实学校美育浸润计划注入强劲动力。
活动伊始,株洲市南方第三小学学生演绎的花鼓戏校园剧《梦・翔》精彩开场,小演员们灵动的身段、稚嫩却专业的唱腔赢得全场掌声,尽显戏曲艺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鲜活活力。

在经验交流环节,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程芳分享“戏曲进校园”株洲模式与“一魂二维五环”传统音乐教学法,系统呈现了当地以教研为引领、开展戏曲大单元教学的成效;株洲市二中附属小学周可可老师执教的研讨课《戏曲曲牌“水仙子”》,更让学生化身“小扈三娘”,通过“看、聊、唱、演、品”沉浸式体验刀马旦风采,解锁京剧艺术密码。

课堂展示环节成为本次活动的“核心亮点”,5位教师带来的优质课例覆盖京剧、湘西阳戏、荆河戏、湖南花鼓戏等多个剧种,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展现戏曲教学的多元探索:桂阳县龙潭小学胡流利老师的《京剧“亮相”的秘密》,以“手、眼、身、法、步”为切入点,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模仿创编中领悟京剧美学精髓;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英才小学向忻老师的湘西阳戏《菖蒲塘的春天》,将乡村振兴、科技兴农的时代主题融入戏曲,用方言念白与生活化动作串联传统与当下;长沙市芙蓉区曙光路小学欧阳伟老师通过京剧《玉堂春》选段,引导学生沉浸式体验角色,感受小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澧县一完小桃花滩分校刘雅琪老师对荆河戏《打焦赞》进行儿童化改编,以分解教学让学生安全体验武戏的刚劲魅力;岳阳县荣家湾街道荷花塘小学李依老师的湖南花鼓戏《补锅》选段,借助AI哪吒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唱、念、演”中体会花鼓戏的方言韵味与湖湘人乐观精神。

作为特邀专家,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周文清教授,对5节展示课进行了专业点评。他从戏曲专业规范与教学创新实践双维度切入,既肯定了课例中“传统元素儿童化转化”“时代主题融合”等亮点,也针对教学细节提出改进建议。现场观摩教师积极互动,围绕“戏曲教学难点突破”“低年级学生兴趣引导”等问题与专家深入交流,形成浓厚的研讨氛围。

“从湘剧的高亢到花鼓戏的活泼,从祁剧的高腔到巴陵戏的小调,乡音乡韵里无不承载着湖湘文化的血脉与精神。”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余伟良表示,推动戏曲艺术在校园中传承发展、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时代责任。
据介绍,近年来我省持续深化戏曲进校园工作,目前已建成121所省级戏曲特色学校。小学戏曲课堂教学竞赛也从最初的探索,逐步发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成果,戏曲教育正从“小众兴趣”走向“校园常态”。
余伟良表示,推动学科美育,就是要让“美”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从“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的转变,真正做到“以美启智、以美润心”,落实“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希望广大教师聚焦课堂教学,提升美育实践的专业水准,社会各界成为美育发展的“同盟军”,携手营造以文化人的良好生态,同时,各地要结合地方特色改革实践,积极选树典型、总结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输出“湖南方案”。
责编:杨斯涵
一审:杨斯涵
二审:余蓉
三审:黄京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