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4 18:57:3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24日讯(通讯员 刘雪芬)“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签约家庭医生,以后复查、咨询都不用跑远路了!”10月23日,在娄星区蛇形山镇泉塘村卫生室,72岁的肺癌术后患者李奶奶拿着刚签好的家庭医生服务协议,拉着医护人员的手连连道谢。近期,在蛇形山镇中心卫生院的统筹协调下,娄星区人民医院专项家庭医生团队专程下沉,为全镇85名肿瘤患者开展“一对一”个性化签约服务。
(图为娄星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严江明为肿瘤患者开展“一对一”个性化签约服务)
前置摸排:摸清需求才能“精准施策”
“蛇形山镇村落分散,不少肿瘤患者是留守老人,行动不便、就医信息滞后是他们最大的难题。”娄星区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呼吸内科副主任严江明医生说。早在10月上旬,卫生院就接到区人民医院关于开展肿瘤患者个性化签约的协作需求,“作为最贴近群众的基层医疗机构,我们最清楚辖区患者的痛点,必须先把‘底数’摸清,才能让后续服务精准落地。”

随后,卫生院迅速组建由全科医生、公卫人员、村医组成的摸排小组,用一周时间完成全镇37个村(社区)肿瘤患者的入户走访。白天,队员们带着健康档案手册穿梭在田间地头,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阶段、用药情况、复查频率;傍晚,在村卫生室整理信息时,还会特意标注“邓大爷(胃癌术后,子女在外,需上门复查)”“刘阿姨(乳腺癌,怕麻烦不愿咨询心理问题)”这类个性化需求。“我们不仅要统计人数,更要把每个患者的‘难’记在心里,这样区医院的家庭医生团队才能针对性地制定服务方案。”参与摸排的公卫医生刘喜霞说,最终梳理出的85份“个性化需求清单”,成为此次签约服务的“核心指南”。
现场联动:搭好平台让服务“落地见效”
10月23日清晨,泉塘村卫生室里早已热闹起来——卫生院的工作人员提前两小时到场,布置签约场地、摆放健康宣传册,还特意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准备了座椅和热水。“张叔,您的药快吃完了吧?等下签约时可以跟区医院的王医生说,让她帮忙对接药房,以后取药更方便。”村医谭常存一边引导患者签到,一边贴心提醒注意事项。
签约过程中,卫生院团队始终发挥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对看不清协议的老人,公卫人员逐字逐句解读服务内容;遇到患者对随访频率有疑问,全科医生会结合前期摸排情况,协助区医院医生调整方案;签约完成后,工作人员还会为每位患者贴上“服务联系卡”,上面既有区医院家庭医生的电话,也有卫生院的值班电话。“以前患者有问题只会找村医,现在通过签约,他们有了‘双保险’,小问题我们能处理,复杂情况直接对接上级医院,不用走弯路。”蛇形山镇中心卫生院的工作人员说,当天28名患者全部顺利完成签约,现场没有一位老人因流程烦琐而放弃。
后续衔接:守住“家门口”的健康防线
“签约不是终点,而是服务的起点。”蛇形山镇中心卫生院的工作人员表示,此次个性化签约后,卫生院将承担起“日常健康管家”的职责:一方面,为85名患者建立专属健康台账,每周通过电话或村医随访,收集他们的身体状况、用药反应,及时反馈给区医院家庭医生。
此次医卫联动的个性化签约服务,是蛇形山镇中心卫生院践行“健康娄星”建设要求、深化“五进活动”(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的具体实践。“基层卫生院的职责就是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蛇形山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李鹰志表示,下一步,卫生院将继续与区人民医院深度合作,针对慢性病患者、留守老人等重点群体,开展更多“定制化”健康服务,让医卫联动的温暖,覆盖到每一个有需要的家庭及患者。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