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广电融媒中心 2025-10-23 17:39:14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可庭
作为世界三大古老剧种之一,昆曲也被誉为中国“百戏之祖”。全国八大昆剧院团之一的湖南省昆剧团,扎根郴州60余年,蜚声海内外。开国将军萧克盛赞“昆曲兰花艳,湘昆别一枝。几阵严霜后,亭亭发英姿”。
《湘遇·湘昆》首演引发热烈反响。业内普遍认为,这出戏钩沉了明代昆曲初入郴江的悠远回响,也是在回答“文化和科技、文化和旅游如何深度融合”的时代之问。
故事随明代昆伶柳生的足迹铺展。他回到故乡郴州传唱昆曲《牡丹亭》,却遭乡人取笑:“咿咿呀呀比牛喘还慢”“才子佳人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别说年轻人了,就是中老年人看昆曲也未必坐得住。”《湘遇·湘昆》总导演赵旭告诉记者,剧中柳生遭遇的质疑,正是湘昆数百年传承中必须破解的难题。
破解之法,唯有创新。
戏剧需要连接新的空间、新的媒介和新的技术。湖南省昆剧团党总支书记、团长王首栋介绍,昆曲在过去是折子戏的世界,《湘遇·湘昆》的第一重创新,在于变“台下观戏”为“以身入戏”,重塑观众与湘昆的情感联系。
随着剧情推进,受挫的柳生融湘风楚韵入昆曲,《西游记·借扇》《鲁智深醉打山门》等经典唱段连番上演,终成独特“湘昆”,获得百姓认可。
“这一段剧情的编排尤为重要,但如果只是情景演绎,不就和以前的戏一样了吗?”总导演赵旭是个“90后”,他和大家集思广益,决定用“快闪”的形式,将昆曲最精华的片段、最惊艳的技艺进行改进,并配合音乐鼓点、剧情节奏和现代光影技术,一环扣一环,一戏接一戏,高潮续高潮。
“这个想法有点冒险,完全改变了传统折子戏的架构。”王首栋坦言,一开始,所有人心里都很忐忑,这样大改,观众能接受吗?
首演中,“凳子功”轻灵似雀,“矮子功”腾挪若猿,“水袖功”婉若游龙……传统折子戏里惊鸿一瞥的硬功夫,这回都成为主角。仅几分钟的“罗汉功”便赢得16次掌声,观众用欢呼与喝彩给出了答案。
“现在的观众都好厉害!他们见多识广,希望有好故事,更希望有好体验、好情感。”王首栋深有体会,观众对于好作品的阈值不断抬升,唯有创新类型叙事,才会让主题表达更精准,让观众更有在场感和参与感。
“柳生走了,但我们还在。”现代传承人对着汤显祖的幻影坚定承诺。紧接着,老、中、青湘昆人依次从舞台深处走出。“我是1985年进团的”“我是2019年进团的”“我们永远是湘昆人”……霎时间,掌声雷动,观众泪眼婆娑。
责编:何庆辉
一审:何庆辉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郴州广电融媒中心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