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更新 | 蛋挞要不要果酱?这所小学把它当成“头等大事”

张英 黄亚苹   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3 16:34:17

文案、出镜:张英

后期:黄亚

最近,河南一所小学干了件挺新鲜的事:开了个“校长听证会”,让24个学生代表畅所欲言。孩子们提的意见也挺实在——有说“蛋挞别加果酱”的,有要求“蛋炒饭多做几次”的。这些在我们大人看来可能是“小孩儿事儿多”的话,在学校里却被当成了正经事。

说真的,这事儿挺让人感慨的。想想我们小时候,在学校基本上就是“听话”——食堂做什么就吃什么,学校安排什么就做什么。不是说这样不对,但总觉得少了点啥。现在这所小学的做法,就是把那个“少了点”的东西补上了——那就是对每个孩子的尊重。

你可别小看这些关于吃的“小事”。对孩子来说,这是他们校园生活中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学校愿意为了蛋挞要不要果酱、蛋炒饭多久做一次而专门开个会,孩子们感受到的是:“我的想法是重要的,我说的话大人会认真听。”这种被尊重的感觉,比任何说教都更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责任感。

再说了,这不就是最好的公民课吗?它悄然播下了几颗珍贵的种子:一是权利的种子,让他们明白自己是校园的主人,有权参与规则的构建;二是责任的种子,在表达诉求的同时,也学习理解公共管理的复杂与不易;三是民主的种子,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协商、对话与妥协的公共精神。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怎么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这比背多少条规章制度都管用。

当然了,咱们也得看长远点。开一次听证会容易,难的是能不能一直坚持下去,把倾听孩子的声音变成学校的日常。这就需要老师们真正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个体,愿意耐心听他们那些“幼稚”却真实的想法。

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好的教育就是这个样子,不只是在课堂上教知识,更是要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看见、被尊重、被理解。当一所学校连孩子对蛋挞的偏好都认真对待,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一定能长成懂得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的大人。

责编:黄亚苹

一审:唐雨琪

二审:尹虹

三审:冒蕞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