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正在提速……——湘潭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解读

  新湘潭客户端   2025-10-23 16:15:44

近日,湘潭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推进大会召开,为城市按下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

湘潭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雄心勃勃”:用两年左右的时间,聚焦先进钢铁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配套、智能制造装备、电机电控电传动四大试点行业,推动400家以上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并达到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标准;打造100个以上“小快轻准”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培育引进100家以上优质数字化服务商;形成一批具有湘潭特色、可复制推广的行业标杆和链式转型案例。

一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大动作”展开了。

是“选择题”还是“必修课”?

市工信局前不久的一项专题调研显示:在接受调研的908家重点中小企业中,有314家企业有数字化转型意向,涵盖了先进钢铁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电机电控电传动及其他行业。

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究竟是一道可有可无的“选择题”,还是无可回避的“必修课”?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宝友证实,当前已日益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核心力量的中小企业,正面临经营成本攀升、市场需求萎缩、融资困难等巨大压力,但不少企业对是否开展数字化转型仍存在诸多顾虑。一是担心转型成本高、风险大、见效慢,又极度缺乏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缺乏转型内生动力和执行能力;二是担心服务商质量参差不齐,改造项目流于表面,实施质量低,产品及解决方案“模板化”“公式化”严重,难以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三是担心政府支持资金“给得慢、用得差、有风险”。不过,王宝友仍然坚持一个观点:“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中小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发展韧性的关键举措,关乎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从国家层面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的核心内容。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其数字化转型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从省级层面看,“智赋万企”行动是省委、省政府着眼长远、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打造“三个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长株潭都市圈的重要一极和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之一,湘潭理所应当在数字化转型上走在前、作表率。

此外,湘潭虽工业底蕴深厚、产业门类齐全,但产业结构偏“重”、部分传统产业能级不高、新兴产业规模不大的问题依然存在。数字化转型正是破解这些发展瓶颈的“金钥匙”。通过推动中小企业“智改数转网联”,能够有效打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堵点痛点,实现资源要素的快捷流动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加速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为新兴产业开辟新赛道。

当前,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着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商业范式。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上升的要素成本,只有主动拥抱数字化,才能实现降本增效、提质创新,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竞争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湘潭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是“游击战”还是“攻坚战”?

其实,能够跻身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本身就是对近年来湘潭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一种肯定。

资料显示,目前湘潭已全市新增5G基站422个,累计建成5G基站7982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28.7个,5G网络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重点场景深度覆盖;获评国家“千兆城市”,宽带用户下载速率达到216.2Mbps,全省排名第二。同时,累计建成智能制造企业355个,智能制造车间(生产线)764个,智能工位4865个,累计实现企业“上云”近40000家、“上平台”2300家。三一重能韶山叶片工厂获评全球风电行业首座灯塔工厂,湘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为全国钢铁行业首个运营节点。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场景方面,湖南钢铁携手湖南移动和华为发布全球首个钢铁行业大模型“盘古大模型”。华菱湘钢“5G+AI无人机空天一体化巡检”、华菱线缆“特种柔性电缆智能制造场景”成功认定省级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场景。

成绩显而易见,但距离目标仍有一段艰苦的路程,仅靠少数甚至个别企业“打游击”,显然是不够的。

对此,湘潭市委、市政府态度也异常鲜明: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坚决打好五场“攻坚战”。

第一场,打好组织体系建设攻坚战,压紧压实责任链条。湘潭将成立试点工作专班,统筹全市试点工作。市工信局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做好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协调调度和督促检查,实行清单化管理,实施项目化推进,强化动态化调度。

第二场,打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攻坚战,打造数字化转型“总枢纽”。针对中小企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资源对接难等问题,湘潭将加快建设功能完善、服务高效、覆盖全域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突出功能集成、高效便捷和数据赋能,使之成为试点工作的“数字底座”和“指挥中枢”。

第三场,打好服务商生态培育攻坚战,确保企业“真转真用真见效”。我市将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动态的服务商管理和评价体系,强化源头把关、过程监管和结果运用,实行“目录制”管理、“动态化”调整和“优胜劣汰”机制。

第四场,打好政策金融组合攻坚战,切实为企业转型减负赋能。我市将打好“财政+金融+社会资本”的组合拳,通过财政奖补的精准滴灌和金融“活水”的充分涌流,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转型成本。

第五场,打好验收评测标准攻坚战,牢牢守住转型质量“生命线”。 市委、市政府承诺,将严格标准,规范流程,注重实效,严把验收评测关,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每一个项目都经得起检验”。

不难看出,五大“攻坚战”,没有一场是轻松的,更没有一场是可以回避的。

是“一盘沙”还是“一盘棋”?

“攻坚战”难打,难点首先在如何凝心聚力,众志成城。

专家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只是“一盘散沙”,无法构建起紧密协作、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数字化就成了一句空话,转型升级更将是一句笑话。

针对这个问题,湘潭市的回答是:要凝聚全市上下、社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

要实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市级部门要当好“主心骨”,强化统筹协调,在政策配套、资金保障、人才引育、标准制定、数据开放等方面,形成支持合力,共同为试点工作清障搭台、保驾护航;县(市)区和园区要当好“主战场”,强化属地责任,及时发现并化解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特别是要帮助小微企业降低改造门槛和实施风险;广大企业要当好“主力军”,强化主体意识,把数字化改造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号工程”来抓,真正把转型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新动能;服务商和机构要当好“助推器”,强化优质供给,为企业提供“接地气、易操作、见效快”的产品和服务,当好企业转型的“贴心合伙人” 。

王宝友代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表示,将同政府、产业、研究机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以及制造业企业等各方携手合作,从政策支持、路径引导、服务支撑三方面发力,共同推动湘潭中小企业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

这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耐力赛,更是一场必须打赢的关乎整个城市工业经济未来的荣誉之战。在这场战役中,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都像精密钟表里环环相扣的齿轮,只有共同协作才能精准到位。

是“走老路”还是“辟新天”?

在发言中,王宝友还郑重承诺,将以转型需求为牵引,以“小快轻准”产品供给为基础,以“链式转型”示范推广为重点,以一体化平台体系建设为支撑,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作服务保障,创新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湘潭模式”。

专家表示,这意味着,此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绝非“穿新鞋走老路”的假把式,而将是“再踏层峰辟新天”的破局创新壮举。

湘潭市工信局负责人解读了试点工作方案中的创新模式路径。

其一,构建“需求-机制-产品”的供给新模式:建立企业需求清单,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和痛点,梳理个性与共性需求,制定“一企一策”转型建议;系统构建“1+4+4+N”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智库咨询、项目监理、改造辅导和评测验收等系列服务,着力构建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打造高质量产品矩阵,让企业能以最小成本、最短周期看到实效,快速建立转型信心,实现“小步快跑、迭代升级”。

其二,构建“点-线-面”的转型新路径:评选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标杆车间和典型场景并组织企业家现场观摩,实现标杆企业“点”上突破;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带动链上中小企业整体升级,推动链式转型“线”上融通;鼓励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共享数字化基础设施、组织集群级解决方案对接,促进集群赋能“面”上升级。

其三,构建“总结-提炼-复制”的闭环新机制: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库,对试点企业的转型过程、实施效果、存在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为后续转型企业提供最真实、最宝贵的参考;在总结基础上,提炼出适合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方法论,发布各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转型路径,最大程度帮助企业“少走弯路”;通过建立经验交流平台、组织跨行业观摩学习、开展成功案例宣讲等方式,推动成熟经验向全市中小企业辐射扩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核心竞争力。

为确保该创新模式路径的顺利实现,湘潭市政府还在政策支持、金融赋能、鼓励创新和强化监管等诸方面细化了工作方案,夯实保障体系,筑牢试点后盾。

“路线图”和“任务书”已经明确,“冲锋号”已经吹响,湘潭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在提速。

来源:新湘潭

责编:颜石敦

一审:彭婷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新湘潭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