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三湘都市报 2025-10-23 15:00:33
三湘都市报10月23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田甜 通讯员 熊思思)“十四五”期间,常德市在保护、活化利用文化遗产方面有哪些亮点?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推动非遗传承与创新?10月23日,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常德市专场)上,常德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局长杨莉作出解答。
杨莉介绍,常德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成效显著,新增省级文保单位13处,澧县城头山遗址入选国家首批重大遗址,鸡叫城遗址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编制《常德市文物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落实文物安全四级巡查机制,“十四五”期间争取国家文物专项资金1.15亿元。
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7个、省级41个,国家级传承人10名。打造“百非新呈耀沅澧”品牌,举办鼓书擂台赛等大型非遗展演300余场;常德河街获评省级非遗街区示范点,桃源刺绣、石门油榨坊跻身省级非遗工坊。同时,常德市还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40名汉剧后备人才成为传承新生力量。
杨莉表示,未来,常德将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旅游、科技深度融合:一是建设非遗街区、工坊等体验空间,推动非遗进景区、社区、校园;二是运用数字技术打造“云上非遗”平台,创新记录传播模式;三是持续推进汉剧、丝弦等定向委培,支持传承人创作传播,让非遗“火”起来,成为文旅融合核心支撑与文化自信的生动载体。
责编:田甜
一审:田甜
二审:黄娟
三审:张军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