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4 14:53:48
文丨骆志平
浏阳蒸菜在地方菜系中,名头很响,山里人蒸法,食材讲究,连买个鸡蛋,都要问一问母鸡住在哪个村庄,平时呷得好不好。难怪呷的人越来越多。
菜谱中有个剁椒鱼头,十分开胃,辣得人头上冒热汗,还直呼过瘾。而我,想吃又怕辣,有时筷子伸到碗边,又转了弯,朋友不理解,问我是不是长沙人。
其实,我原本吃辣,还能喝点小酒,因肠胃不好,忌了口,慢慢养成了清淡的习惯。浏阳蒸菜少不了豆豉和辣椒,并且腊菜多,给人口味偏重的感觉。
呷过几回浏阳蒸菜,发现蒸菜时,用的大多是茶籽油。肥膘厚一点的土猪肉,经过蒸煮沥油,才端上桌。轻油轻盐,香喷喷、辣劲十足,浏阳蒸菜口感不一般。
蒸菜馆老式桌椅、醴陵窑口的老瓷碗,上面撇着几笔简单的花草,怀旧又亲切。来店吃饭的客人,不乏本地人,大伙聚到一块,今天我请客,明天他买单,扯点家常,日子简单,拿得起也放得下。
这次去浏阳,专门探访了一下浏阳小院,店主黄奇做过媒体,跨界做餐饮,现为浏阳蒸菜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懂餐饮包装,走的是大众路子,做的是地域文化。他的门店生意很火,有两个在外地,一个在浏阳县城的罗家坝巷子里,都取名浏阳院子。
罗家坝店原本为一个废弃的书店库房,很宽敞,类似过去的老厂房,边上连着一线小平房,外面的空坪呈曲尺形,摆着不少竹桌竹椅,松弛紧凑,慵懒的散落着一些小绿植,客人来了随便坐,喝茶的喝茶,打扑克的打扑克,一直玩到尽兴,吃饱喝足了,才会起身往回走。
在天网密织的街市中生活,很安全也很拘谨,总觉得有双眼睛在盯着,生怕稍有闪失,被卷入麻纱中。罗家坝巷的蒸菜院子,落在避巷中,不抢眼,很有烟火气,小众口感,大众价位,光着膀子吃饭,借着酒劲吼上两嗓子,不会有人过来拍肩膀,也不应担心买不起单。

浏阳院子装着不少老旧的岁月,墙上刷着老式标语,什么“冠三湘、进百强”“奋进新征程,挺进前五强”,让老浏阳人看了,一下就撩动了老话题,那些政声人息后的口碑,从老百姓口中讲出来,有名有姓,件件鲜活。当然,这里面也有被戳脊鿄骨的人和事,浏阳人的惦念,是非分明。
草根舞台、老课桌椅、老式农具、老式高低铺,还有笑脸墙,每一份怀旧,都花钱不多,却能打动心扉,没有一定阅历的人,想不到,做不到。银两太多的人,不肯花心思,同样做不到。
黄奇长得帅,像阅兵场上扛过枪的人,一米八的个头,配上一张略带市井的笑脸,精明实在,又略显辛酸,相互搅和,全都刻在了眉宇上。这种尝过人间百味的人,不管放到哪,都能干出一点新花样。
黄奇在浏阳院子。
浏阳人聪明,把鸡鸭鱼肉,鸡蛋青蔬罗列到一块儿,用蒸的方式做出了上百道菜品,山里人的吃法,山里人的价格,不讲排场,乡情乡味。每天,夕阳走累了,拐进山湾里休息,月亮幽蓝幽蓝,一声不吭地转过来,挂在门前的树梢上。
吃浏阳蒸菜的人太多,乡下吃流水席一样,撑开了浏阳蒸菜的门面,也撩开了城里人胃口。外地人来浏阳,再忙,也会停下脚步,选个热闹场子,感受一下浏阳人的热情,尝一尝浏阳蒸菜的味道。
那天,黄奇很开心,领着我们在浏阳院子转了一个圈,还请主厨掌勺,做了浏阳院子的几个招牌菜。看到一个个盘子清空了,他又挽起袖子走进厨房里,炒了一盘腰花和土猪肉。
浏阳菜菜系完整,随便数一数,就有上百道。剁椒鱼头、清蒸腊肉、腊鱼,有梅菜扣肉、粉蒸排骨、清蒸火焙鱼、红椒炒腰花、红椒肚条、五花肉蒸香干、有清蒸剁椒腌鸡、腌鱼、清蒸水鸡蛋,还有红豆角等各种时令鲜蔬。
过去,浏阳地处偏僻,为了节省时间,节约柴火,老百姓将一天的米饭一起煮,煮到七分熟,撩下水,再放到甑锅中蒸,等到蒸熟了,蒸锅里的开水当茶水,撩出的米潲水可喂猪,蒸出的米饭颗粒饱满,香甜可口。
农耕时代,山里体力活多,呷的又很少,有油精盐力的说法,菜中油盐放重点,长精神长力气。大热天,干起活来汗流浃背,粗布衫上会渗出一块块白色的盐斑。
有些人家,日子过得闲散随意,一日两餐,五六百年前,就有人用甑锅蒸饭,蒸饭的时候,同时置入两个碗,一个碗里是鸡蛋、一个碗里是辣椒,饭熟菜也熟,揭甑便可吃。
浏阳人反复考证,将蒸菜的源头放在了大围山,觉得那里空气清甜,老百姓淳朴敦厚,食材天然,吃的是茶籽油,做菜时除了放点本地的辣椒和豆豉,再不用其他的佐料。
浏阳蒸菜拓展很快,省内外到处都有门店。浏阳街上也有好几家,家家不错,都像大排档,长条板凳、小靠椅,有的餐馆桌椅不齐整,但来了就有吃,吃完一结账,花钱都不多,很受老百姓喜欢。
家里有几位浏阳的亲戚,平时相邀聚聚,做的也是浏阳菜,每次我都会嚷上两句,少放点辣椒少放点盐。然而,动起筷子来,口味太清淡,又觉得不过瘾。
地域文化的差异实在太大,上海人吃甜食,广东人吃海味,杭州人吃清淡。到了长沙,同处一块地盘上,相隔几十里,口味也有很大的差异。
浏阳蒸菜的口感,随着时代的变化,正在不停地作调整,不再使用干辣椒,肉食中腊味在减少。鲜蔬全都采用猪油清炒的做法。厨房用品全部用上了蒸汽灶,遇上大场伙,随时拿得出。
从浏阳院子出来时,天空下起了小雨,一阵凉意袭过来,让久旱的秋风打起了精神,也让浏阳院子里飘出的香味,一阵又一阵,落入了欢声笑语中。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