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3 13:40:19

文丨彭韶光 图丨何芬
在泸州转程,意外在这待了半天。时间确实不算长,但是收获了不少有意思的东西。
泸州的机场其实并不大,有点像长沙高铁站的规模。但一出机场的时候就会听到闸机用电子声音播报“欢迎回家”,顿时就感觉温暖,还有一丝莫名的归属感。
到泸州的时候,下了小雨,撑着伞去寻找公交站的时候,看见两个刻着带有泸州文化的酒缸,仔细看了看,上面刻的字介绍了泸州的半个文化历史,觉得很新奇,被这个设计惊到了。
乘公交的时候,由于票价是分段售卖,我不知道应该付多少钱,于是询问司机师傅。虽然没太懂,但是明白了个大概,他看到我的路程为我指了路,让我下车后拐个弯去坐另外一辆车。我没有说我有导航可以辨别,师傅帮我认路的时候也看出来了我在用导航,两个人或许是心照不宣的,一个讲解,一个听劝。直到下车的时候公交司机还在为我指路。思索再三,觉得湘语和川语的体系有一点类似,所以我用别扭的方言和他说了一句“谢谢”。
因为公交车还要等很久,于是我打车去吃面。那面,其貌不扬却很好吃。原本打算去其他面馆,但是去了好几个地方,不是找不到位置就是下班,迫于无奈只能随意在一家店点了一份牛肉面,意料之外地好吃。泸州真的很会做面。卤鹅也好吃。
到了面店,看到有一个人操着熟练的四川话在说自己想要的面。他们听到我非常标准的普通话,坐在前台的老板剥花生的手顿了顿,然后用带着很浓厚的四川普通话和我确认。特别有意思的是点面的时候我说要辣椒,老板听岔了以为我不要,后来确定我是要辣椒,但后来老板却是在四川本地人的“强烈谴责”下放了红油——呵呵,他们就这么怕我这个外地人吃不了辣。
吃到一半时,老板问了一句“你不是本地人吧?”听到我的肯定后,他仿佛打开话匣子般聊起湖南聊起四川,聊起他的手艺,更多的是聊起泸州——他深以为傲的城市。
“你在外面没有吃过这种面吧?”“嗯,从来没见过,真的很好吃。”“是吧,这是我们这边的特色,外边可不一定有咯。”说到这,他的普通话变成了泸州话。
突然间,我的眼眶有点湿润。
吃完饭后,老板得知我只是路过泸州并且晚上就要离开,但还是很热心地给我推荐泸州的特色菜还有泸州很多有意思的地方。他还告诉我说如果要打车得去前面那个巷子口,不然司机会多收钱,我没有说话,只是一味地点点头。
“有空的话,一定要来泸州玩啊,和你的朋友一起!”这是他临别时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好,一定会的。”这是我临别时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就这样很喜欢泸州,不只是它的文化、它的气温,还因为这里有一群热爱生活的人。天气虽然是小雨,但因为有司机师傅的一句“你要从上面走才能看到车站”。有闭店老板的一句“妹妹,我们打烊了”。有牛肉面老板的一句“幺妹,要不要喝豆浆,免费的,阿姨给你盛点?”还有那句令我记忆深刻的“下次一定要来泸州玩啊”的存在,泸州其实一点都不冷。
冷的是天气,暖的是城市、是人心。
责编:龙文泱
一审:龙文泱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