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2 19:09:53
文案、出镜、后期:张英
最近,有位老师的话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她担心现在的学生被网络上的各种“梗”给困住了,像被绳子掐住了脖子,说不出优美生动的话了。在课堂上,她用心良苦、循循善诱地教导学生,希望他们能“说好中国话”。
这话说得特别在理,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想想。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现在网上聊天,好像离不开那几个词。看到厉害的人或事,不说“精彩绝伦”,而是一串“666”;表达肯定,不说“势在必得”,而是一个“包”字解决所有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现在的孩子们,也将这些热梗挂在嘴上,动辄“包”“如何呢?又能怎?”
热梗横行,其实是一种“语言的偷懒”。这些网络热梗就像“方便面”——吃起来快,但没营养。偶尔图个乐还行,天天吃,脑子就会“营养不良”。当你习惯了用“绝绝子”形容一切,你还会想起“翩若惊鸿”“拍案叫绝”“高山仰止”这些更有味道的词吗?久而久之,成语忘了,谚语生疏了,歇后语也不会用了。看似说话变“潮”了,实则语言表达变“穷”了。
这位老师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动人:“我很热爱中国文化。”是的,中国文化的魅力让人没办法不热爱她,就拿汉语来说,这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它可不是干巴巴的符号,它里面藏着画,藏着音乐,藏着几千年的文化和智慧。比如你想夸一个人潇洒,可以说“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你在秋天登高时想直抒胸臆,可以说“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就连劝人珍惜时间,都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样又形象又深刻的谚语。
这些话语,有画面,有情感,有深度。它们像一道道精心烹饪的佳肴,滋味无穷。而一个简单的“梗”,就像快餐里的调味包,味道单一,吃多了还会败坏胃口。这位老师的呼吁,不是不让学生们玩、不让学生们笑,而是希望他们别被“烂梗”绑架,失去了更宝贵的表达能力。
那么,该怎么办?给语言“解绑”。
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发现美”。多读读古诗词,哪怕一天一句;多看看经典的文学作品,感受一下那些大师们是怎么运用语言的。你会发现,当你能用“执牛耳者”代替“666”,用“志在必得”代替“包在我身上”时,你的表达会更有力量。
我们要敢于“说得不一样”。在大家都说“YYDS”(永远的神)的时候,如果你说“我觉君非池中物,咫尺蛟龙云雨”,会立刻彰显雅言之美。这不是掉书袋,这是文化底蕴的体现。
记住,语言是思想的家。一个丰富、优美的语言库,能让你的表达更清晰、更深刻。别让“梗”占据了你的大脑,把更优美的语言都挤出去了。
责编:唐雨琪
一审:唐雨琪
二审:尹虹
三审:冒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