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湖湘文化与“天佑”文化品牌整体性构建与协同发展

刘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2 17:56:34

刘 凌

“坚持系统观念”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要求,强调从事物相互联系、动态发展和整体性、物质的统一性中去把握规律、推动工作。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天佑”文化品牌的构建,正是这一观念的生动实践。

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铁路院校之一,学校在74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致力于传承与弘扬詹天佑精神,将其内涵提炼为:“以身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到新时代进一步升华为“爱国情、工匠心、奋斗志、铁路魂”的核心理念,系统构建“铸铁魂·育铁军”的“天佑”文化体系。

它并非孤立地引入天佑精神,而是基于铁路精神在高铁时代的升华,融于湖湘文化这一宏大的母体系统之中,将行业文化、职业文化、区域文化通过多层次、多维度、动态化的整合与创新,形成一个有机统一、充满生命力的文化体系。

精神谱系的系统承接与价值重塑

系统观念的运用,首先体现在对湖湘文化精神内核的整体性把握与结构性转化上。从“分散元素”到“价值体系”,湖湘文化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坚韧不拔”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关联的价值系统。“心忧天下”是方向和格局,“敢为人先”是勇气和方法,“经世致用”是路径和标准,“坚韧不拔”是意志和保障。

“天佑”文化由此作出系统性回应,构建与之全面呼应的价值体系。将“爱国情” 对接 “心忧天下”,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创新魂” 对接 “敢为人先”,鼓励在铁路技术上创新突破;“工匠心” 对接 “经世致用”,强调实干兴邦,追求技艺的精湛与实用;“奋斗志” 对接 “坚韧不拔”,锤炼师生面对困难时的顽强意志。

这一转化过程,不是简单“贴标签”,而是对湖湘文化精神谱系进行一次现代化的“系统升级”,使其在职业教育的语境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形成一个逻辑自洽、相互支撑的“天佑”精神价值系统。

资源要素的系统整合与场景活化

系统观念的运用,体现在对湖湘文化资源的全域性吸纳与场景化融合,将“天佑”品牌打造成一个集大成的文化载体。

构建“文化资源矩阵”。“天佑”品牌有意识地整合湖湘文化中的多种资源类型,形成一个强大的“资源支持系统”。包括思想资源,湖湘理学中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为学院职教理念提供哲学根基。历史资源,“楚怡”工业学校的职教传统,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与精神楷模。美学资源,湖湘山水文化中的灵秀与沉雄,通过“天佑湖”“文化长廊”等物化形态,转化为育人环境。红色资源,湘籍革命家的理想信念与务实作风,为锤炼“铁军”品格提供精神钙质。

从“无形”到“有形”的系统营造,这些资源并非独立存在,而是被系统性地植入校园的物理空间、教学活动和文化仪式中,共同构成一个 “可感、可触、可参与”的文化场域,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实现“文化浸润”。这正是系统观念中要素协同、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体现。

育人实践的系统贯穿与路径协同

系统观念的运用,进一步体现在将文化理念系统性地贯穿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各环节,形成育人合力。

构建“文化-教育”生态系统,“天佑”文化品牌建设超越了单纯的学生活动或环境装饰,它是一个涵盖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社会实践各子系统的综合性工程。

包括课程系统,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对应经世致用、敢为人先);实践系统,通过产教融合、技能竞赛,强化“干中学”的楚怡传统;环境系统,让校园景观承载湖湘人文意境,实现环境育人;评价系统,将“天佑工匠”的精神特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这样,打破德育、智育、美育和劳育之间的壁垒,将湖湘文化的滋养与“天佑”精神的培育,作为一个统一、系统性的育人工程来推进,确保文化传承的实效性和持续性。

发展格局的系统谋划与开放联动

系统观念的运用体现在以动态、开放、发展的眼光来规划“天佑”品牌的未来,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时空坐标中。

未来,将建立起内外联动系统,品牌建设不仅着眼于校园内部,更主动地与湖南的“文化强省”“制造强省”等区域发展战略相对接,与轨道交通产业相融合,形成 “校内文化生态”与“区域发展生态”的同频共振。

建立古今贯通系统,它不仅回望历史,承接楚怡传统,更面向未来,借鉴“湖南广电”“青春芒果”等当代湖湘文化产业的创新经验,推动“天佑”文化实现青春化、融媒体、国际化表达,确保品牌的时代活力。

“天佑”品牌建设者认识到,一个文化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动态的,需要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能量交换,从更宏大的系统(如当代湖湘文化创新、全球职教发展)中汲取养分,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天佑”文化品牌与湖湘文化之间的关联,诠释了“坚持系统观念”的深刻内涵。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嫁接项目,而是一项基于系统思维的文化再创造工程:系统性地承接精神谱系,系统性地整合文化资源,系统性地贯穿育人实践,系统性地谋划发展格局。这正是“系统观念”在文化领域的实践——将分散的、潜在的文化力,通过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和动态性的系统构建,转化为强大的、可持续的育人动能和发展优势,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湖南样本”与“铁职范式”。

(作者系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教授)

责编:陈鸿飞

一审:唐曦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