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前哨》:破解人才培养困境,这家省级党媒打造“青春合伙人”,效果怎样?

  《新闻前哨》微信公众号   2025-10-22 11:34:21

2025年10月21日,《新闻前哨》微信公号以《破解人才培养困境,这家省级党媒打造“青春合伙人”,效果怎样?》为题发布《新闻前哨》2025年9月(下)刊载文章《“青春合伙人”构建媒体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介绍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积极创新,打造了“青春合伙人”这一集教学、实践、交流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文章剖析该平台如何激活青年人才动能、打通产学研链条、以社会责任提升行业价值,为媒体融合时代的青年人才培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新闻前哨》微信公众号截图

导读

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当下,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传媒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传统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不契合等。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积极创新,打造了“青春合伙人”这一集教学、实践、交流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此平台为高校学子提供了实训机会,丰富了媒体内容生产,推动了业界与学界的深度融合,充分展现了省级党媒的责任与担当。本文将从理念创新、产教融合、价值引领三个维度,剖析该平台如何激活青年人才动能、打通产学研链条、以社会责任提升行业价值,为媒体融合时代的青年人才培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聚焦青年:以理念创新构建人才生态共同体

以青春为纽带的人才培养理念。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青春合伙人”项目紧紧围绕“青年”群体展开,以青春为桥梁,打造专属青年的平台,共同开创青春洋溢的事业。项目广泛邀请各高校新闻传播学学子以及各企事业单位的青年传媒爱好者加入,成为“合伙人”。 平台打破传统实习“旁观者”模式,赋予青年学子平等的“合伙人”身份。每位参与者可自主组建团队、竞标选题、主导创作,媒体仅提供资源支持与审核把关。这种“去中心化”的运作模式,极大激发了青年的创造力,他们以独特的青春视角去观察世界、讲述故事,为媒体内容生产带来了全新的活力与视角。

以项目组与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联合推出的系列短视频《新青年寻非遗》为例,学生团队自主策划内容,开启一场传统瑰宝与青春力量的“双向奔赴”。其中《妙曲南音 遗韵传馨》一期,摄制团队一行走进福建泉州,探寻南音魅力,领略闽南文化,让六百年历史的南音与当代青年产生化学反应。该期视频在全网播放量达百万次。这种以“合伙人身份+去中心化运作+自主创作权”的赋能机制,让青年学子从“被动实习者”转变为“主动创作者”,他们自带的网感基因、技术敏感度和文化共情力,让他们在媒体融合的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

湖南日报“青春合伙人”项目组走进湖南工业大学宣讲。

设立青春视角内容赛道。以青年为媒介,平台专门设立了“青春视角”的内容赛道,鼓励青年学子运用短视频、互动H5等轻量化的形式来解读严肃议题。这种创新的内容呈现方式,既符合青年群体对新兴媒体形式的喜好和擅长,又能够让严肃的新闻内容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目前,平台已发起了“青春合伙人学长创客厅”“青声宣讲”“青春对谈”“新青年打卡新地标”“红色足迹见习营”等十几项重大主题栏目。在选题广场板块,还会不定期发布“可供选题”内容,为青年团队的创作提供参考和灵感。

比如《青春合伙人青年 Talk》栏目以轻量化表达重构短评内容的传播逻辑,聚焦Z 世代关切的思想议题与热点话题,如连锁品牌下乡潮、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生存状态、数字藏品成为年轻人新宠的现象等。青年创作团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将主流价值观融入青年表达,把碎片化的青年情绪升华为具有传播价值的公共议题。该栏目打破传统模式,凸显青年不仅是受众,更是内容共创者的定位,通过青年视角的真诚探讨,实现主流价值与青年文化的同频共振。

构建三级传播网络。青年学子作为高校社群中的活跃分子,具有强烈的参与感、创作欲和分享表达欲。他们的作品通过高校社群的属性,能够迅速在青年群体中传播开来,构建起“媒体——学生——圈层”的三级传播网络。这种传播模式能够形成强大的圈层效应,有效激活新湖南客户端在青年用户群体中的传播动能。以湖南日报社与湖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出品推出的“青声说两会”短视频栏目为例,青年学子们分享对全国两会的关注与期待,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热切反响,展现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青春热情。系列视频全网播放量破百万次,“00后”学子用Z世代的语言重新构建政策传播场景,实现了政治话语与青年表达的有机融合,让严肃的政策内容在青年群体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可。

协同育人:以产教融合打通人才培养全链条

产学研协同的立体培养模式。目前,湖南日报社已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全省25所高校共建“融媒体创新实验室”。这种高校与媒体的合作模式,为产学研协同育人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在实验室的运行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即由媒体资深编辑担任实践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选题策划与采写流程,将丰富的行业经验传授给学生;高校教授则担任理论导师,为学生提供传播效果评估与学术支撑,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得到理论层面的提升和指导。

湖南日报与湖南省内25所高校新闻院系举行“青春合伙人”平台签约仪式。

“双导师制”在2024年中国新媒体大会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和验证。在策划“新青年谈新媒体”系列访谈内容时,由学生团队全程执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在理论导师的教诲下,从选题的确定、文案的撰写、拍摄的安排到后期的制作,进行全面的实践探索;同时,在实践导师的指导下,深入了解媒体工作的实际流程和要求,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经过两年的探索发展,“青春合伙人”平台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青年学子在这个平台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湖南日报社也为高校传媒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实现了高校与媒体的互利共赢。

自主研发采编应用平台。湖南日报社凭借自身76年的采编经验,结合中央厨房建设经验以及与国防科大共建的媒体融合内容感知与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成果,自主研发了“青春合伙人采编应用平台”。该平台集成了智能选题、数据可视化、审核分发等多个功能模块,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高度贴近实际工作场景的实践平台。通过在线上操作该平台,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媒体采编流程和技术要求,提前熟悉媒体工作的实际操作环节,为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内容生产激励机制。为了激发青年群体的创作激情,平台引入了月度、季度、年度等“最具创意”“最受欢迎”“流量之王”等内容生产激励机制。这些激励机制不仅能够增强青年人才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还能够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促使他们不断提升创作质量和水平。数据显示,平台用户中95后占比达90%以上,目前生产原创内容5000余篇,全网浏览量破2亿,80%以上的作品在新湖南客户端首页推荐。技术的赋能不仅提升了学校教学实践的效率和质量,确保了稿件选题、采写等环节的创新性,内容审核、编辑、分发等环节的时效性,更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价值延伸:以责任担当提升行业育人效能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省级党媒,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积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通过“青春合伙人”项目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该项目整合了高校、企业等多方资源,形成了强大的育人合力,既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又通过青年视角讲述中国故事、湖南故事,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党的声音和政策,有效增强了党媒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湖南日报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青春合伙人采编应用平台”。

行业生态的可持续化构建。为了进一步提升“青春合伙人”平台的效能,未来将着力孵化一部分“青年传媒创客空间”,扶持学生团队创业项目。针对学生团队,开发“创意筛选——资源对接——商业落地”三段式SOP流程,建立全周期创业服务矩阵。在项目初期,引入行业导师开展项目诊断,为学生团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完善创意和方案;在中期,对接县级融媒体中心、文旅机构等需求方,搭建实践场景,让学生团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能力、积累经验;在后期,联合投资机构设立“青年传媒创业基金”,为优质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其市场化运作,实现创业梦想。

结语

“青春合伙人”平台以青春力量为核心,激活了媒体的创新基因;以产教融合为手段,破解了人才培养的困境;以价值引领为导向,拓展了行业育人的边界,构建起媒体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培养了一批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青年人才,更在于探索出了一条党媒主导、高校协同、青年参与的人才培养新路径。随着数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传播需求的日益增长,“青春合伙人”项目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数智技术在平台的应用场景,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媒体的交流合作,助力培养更具备行业创新视野的青年传媒人才。

(作者:湖南日报社 官铭)

责编:颜青

一审:肖秀芬

二审:胡泽汇

三审:赵雨杉

来源:《新闻前哨》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