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2 06:41:27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鸿丽 周磊
“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从3997.16亿元跃升至5127.66亿元,连续跨越两个千亿台阶;人均GDP突破10万元大关,年均增长6.2%;各项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4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实现稳健增长……
过去5年,岳阳交出一份厚重而亮眼的成绩单。
这座江湖名城,正以铿锵步伐,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奋力打造湖南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美丽岳阳:
守护一江碧水,绘就生态画卷
仲秋时节,岳阳市君山区江豚湾水天一色。江风轻拂,芦苇摇曳,偶有江豚跃出水面,划开一泓碧波。
多年前,这里曾是机器轰鸣、砂石堆积的华龙码头。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君山区华龙码头,殷殷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
作为湖南境内全部163公里长江岸线以及洞庭湖50%以上水域的守护者,岳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一场生态修复的攻坚战。
岳阳将“守护好一江碧水”置于首位,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确保水质更优。
华龙码头重获新生,更名江豚湾,成为网红打卡地。
岳阳交出令人振奋的生态答卷:长江岳阳段水质优良率100%,洞庭湖岳阳区域总磷浓度优于国、省考核要求,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岳阳获评“国际湿地城市”、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在守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升级。
岳阳将“生态+”理念融入发展血脉,探索“两山”转化的实践路径,支持汨罗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中部地区“循环经济+再制造”产业高地;推进秸秆、芦苇等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打造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标杆;率先探索湿地碳汇、森林碳汇等生态产品跨省交易,让“绿色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如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成为岳阳独具魅力的生态文化品牌;洞庭湖博物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岳阳段)等项目成为展示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候鸟的欢歌、麋鹿的倩影、江豚的微笑、熊猫的萌态,成为岳阳闪亮的生态名片。
实力岳阳:
产业聚势而强,发展动能澎湃
湖南石化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现场,智能化生产线以每秒3米的速度“吐出”洁白的聚酰胺切片。
“这不仅是搬迁,更是再造。”项目负责人介绍,新装置能耗降低40%,带动下游聚仁化工等企业实现己内酯国产化,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该项目全线开车一周年,17套主装置全部达产,累计产出己内酰胺近60万吨,液氨、环己酮、环己烷等产品超350万吨。
在岳阳“1+3+X”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现代石化被定位为1大支柱产业。
岳阳市改造提升现代石化传统产业,重点围绕己内酰胺、炼化一体化及下游产业发展和配套项目,打造“油头化身新材料尾”全产业链,推动现代化工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迈进。
与此同时,巩固延伸港口物流、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文体旅游3个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生物制造、氢能等未来产业。
巴陵大地,项目建设动能澎湃——
乙烯、己内酰胺、攀华、汇川、新紫光等重大项目成功落地,华电平江电厂、国能岳阳电厂并网发电,平江抽水蓄能、汨罗抽水蓄能、岳阳铁水集运煤炭储备基地、华容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等能源项目有序推进,汨罗火电、岳州电厂开工建设……
现代化工、港口物流、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加工、文体旅游、先进装备制造5大产业实现千亿级跨越。
岳阳当好湖南对外开放“桥头堡”,形成“三区一港五口岸”开放平台体系,1000吨级及以上港口泊位居全省首位,虞公港一期开港,城陵矶-海参崴直航、西部陆海新通道岳阳-怀化-东盟国际铁水联运高效运营,城陵矶成为长江中上游第3个百万标箱大港。
产业“硬脊梁”更加挺拔,城市“硬实力”持续增强,岳阳连续多年跻身“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幸福岳阳:
城市提质更新,民生温度攀升
今年秋天,一所以岳阳城市命名的本科院校——岳阳学院正式开学,3351名学生怀揣梦想,共赴青春之约;不远处,岳阳市中心医院新院即将完成整体搬迁,为市民健康筑起更坚实的屏障。
这两件民生实事,正是岳阳提升民生质感、绘就幸福底色的生动写照。
城市的发展,最终要落脚于人的感受。岳阳将财政资金更多、更直接地用到老百姓身上,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0%以上,每年集中财力精力办好一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
该市统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与乡村全面振兴,2192个老旧小区焕发新生,105个省级美丽乡村如明珠般散落巴陵大地,城镇化率较2020年末提高2.64%。
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举办,成为城市发展“催化剂”。
借力办会契机,岳阳优化交通网络、升级基础设施,中心城区12条主干道全面提质,70多个城市公园和口袋公园投入使用,真正实现“办会惠民”目标。
设施不断完善,岳阳人气越来越旺。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该市接待游客438.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0亿元,洞庭南路、洞庭湖博物馆等景点“火爆出圈”。
真正的宜居城市,既要有现代化“面子”,更要有民生幸福“里子”。
岳阳最动人的篇章,始终围绕“人”展开:以优厚政策“集聚人”,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者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以优质岗位“成就人”,依托创业就业赋能中心,让人才与机遇完美邂逅;以优良保障“留住人”,从教育医疗到养老托幼,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民生服务体系。
近5年,岳阳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2.6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28577元增加到2024年的36836元,年均增长6.6%。
责编:万枝典
一审:唐煜斯
二审:胡泽汇
三审:赵雨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