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1 15:29:0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黄思湘 潘子洋
【写在前面】
当前,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正处在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型的关键期,医院高质量发展已不仅是行业命题,更是回应群众健康期盼的核心抓手。而在这条发展道路上,专科能力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硬内核”——从疑难病症的诊疗突破到学科建设的创新落地,从人才团队的引留育用到诊疗规范的迭代优化,过硬的专科实力既是医院服务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吸引患者、赢得信赖的根本所在。
作为全省唯一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双“国字号”荣誉的精神专科医院,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深耕“新五医发展提升工程”3年,在学科建设、人才培育、科研创新、服务延伸等领域实现跨越式突破,成为区域精神卫生服务“领头雁”,赢得省内外患者广泛信赖。
这背后,每一面锦旗、每一封感谢信、每一次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都充满着希望和爱。
生命中的一些相遇,看似偶然,却足以照亮一段黯淡的人生。
对于从四川成都远道而来的小玲(化名)而言,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精神科,就是在她生命至暗时刻,意外抵达却最终被温暖照亮的地方。
小玲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来湘潭之前,她长期被情绪的巨浪所裹挟——时而置身躁狂的峰顶,时而沉入抑郁的深渊。更让她感到无助的,是来自家人的不理解与疏离。
“那种感觉,就像被困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罩里,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却无法呼吸,所有的呼喊都被隔绝。”她说。
疾病的痛苦与内心的孤寂交织,让她一度失去活下去的勇气。生命的灯火在风中摇曳,几近熄灭。
一次偶然机会,她住进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遇到一群身穿白大褂的“点灯人”——中西医结合精神科医护人员。这里,没有异样的眼光,没有冰冷的说教,只有发自内心的尊重、理解与包容。
科室护士长细心发现了小玲内心的波澜壮阔与沉默寡言。她没有强行追问,而是默默递上纸和笔,轻声说:“如果说不出来,就写下来吧!把心里所有的难过、委屈和想法都写出来,没关系的。”
这一个小小的举动,为小玲紧闭的心门推开了一道缝。笔尖划过纸张,成了她情绪的出口。那些无法向人言说的痛苦、挣扎、迷茫与渴望,化作一行行文字,从笔端倾泻而下。书写过程中,她仿佛进行了一场又一场自我对话与疗愈。医护人员不仅是治疗她疾病的医生护士,也是她忠实的读者和耐心的倾听者。他们通过文字,读懂了她内心深处那个渴望被爱、被理解的灵魂。
在药物治疗、中医特色疗法及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理疏导共同作用下,小玲紧锁的眉头一天天舒展,脸上也浮现出久违的笑容。她感受到的,不仅是症状的缓解,更是被尊重、被珍视的温暖。
出院前夕,内心充满感激的她,提笔为这个给了她第二次生命的团队写下一封感谢信。信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字、每一句都饱含深情。

她在信的结尾写道:“你们救了我,刚好,我也没放弃。”这短短12个字,是一个生命与一群白衣天使最动人的双向奔赴。是医护团队用精湛的医术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伸出援手,也是小玲在感受到爱与希望后,内心深处油然生出的回应。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这句话得到了最温暖的诠释。医者治愈的,不仅是疾病本身,更是那些因疾病而备受煎熬的心灵。他们用行动证明:善良与大爱,是最好的处方;而理解与陪伴,是照亮精神障碍患者世界最温暖的那束光。
责编:彭婷
一审:彭婷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

 
     
       下载APP
下载APP 报料
报料 关于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