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课堂”

赵瞳铱   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1 10:18:33

名片

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湖南雨花非遗馆),立足湖湘文化根脉,打造文化传播、非遗体验、教育实践综合性平台。2024年4月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全国各地政务考察、青少年研学、高校现场教学200多批次,约50万人次,获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25年9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湖南雨花非遗馆)“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体验馆工作人员合影。受访者供图)

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赵瞳铱

走进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湖南雨花非遗馆),湘绣的细腻针脚勾勒山河盛景,苗绣的明艳色彩诉说民族风情,土家织锦的古朴纹样承载千年智慧……这里以非遗为笔、文化为墨,创建出一间可触可感民族团结理念的“活课堂”。

“作为全国首家嵌入式模式建设的体验馆,既是深化‘三湘石榴红’工程、发挥文博阵地作用的重要实践环节,也为馆方与各单位、学校搭建了交流互鉴平台。” 馆长邓运姣的话,道出了初心。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可触可感润心田

在体验馆5000平方米空间里,3倍比例复制的“溪州铜柱”巍然矗立,中华人文始祖壁画栩栩如生,30多项湖南各民族非遗代表性项目有序分布……

湖湘历史长廊与民族工作专题展厅间,20多处情景建筑、文物古迹与非遗项目交替呈现,让参观者在移步换景中触摸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深切感受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

(体验馆迎来青少年开展实践活动。受访者供图)

体验馆深知青少年是民族团结的未来,为此精心开发了印染、木工、长沙皮影戏等30多项研学体验课程,年均接待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5万人次。“我们把非遗项目送进校园,让年画、手工编织、传统中医药等课程成为校外实践课堂重要内容,就是想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邓运姣介绍。

2024年5月,体验馆走进“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举办“长成中华民族的参天大树”六一主题活动,各民族学生亲手触摸非遗、体验非遗,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热爱中华文化、树立共同体理念的种子。

校馆协同育人机制,民族团结教育更鲜活

2024年10月22日,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4年第四期中华优秀文化体验项目正式开展。这是我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大举措。湖南体验区以“三湘四水向中华”为主题,运用沉浸式、互动式展陈方式,展示湖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和活跃的现代文化。自开馆以来,湖南雨花非遗馆先后有20余位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湖湘特色非遗项目。每天早上10:00直到下午5:30,可让大家近距离观赏湖南民歌戏曲、书写女书、品鉴茗香、探秘湘绣、动手拓印、打卡集印章、体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极大丰富了参观体验,真切感受湖湘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彩魅力。3个月里接待134批次13万人次,传播量超5.96亿次。

(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湖南体验区。受访者供图)

此外,湖南雨花非遗馆与高校携手打造“大思政课”实践平台。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在此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湖南中医药大学、吉首大学等院校师生来此开展教学活动,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历史观“五个共同”内涵。“我们开发思政+铸牢主题体验项目,打造‘团籽’石榴IP形象,构建认知—体验—传承全链条教育模式,让思政教育更鲜活。”邓运姣表示,校馆协同育人机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新活力。

元宵猜灯谜、端午包粽子、中秋品月饼……体验馆还将中华传统节日与非遗相结合,年均举办30场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如今,体验馆吸引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全国政务考察团128批次,接待新加坡、拉美地区等外事团12批次。

谈及未来,邓运姣充满期待,“我们会开发更多受群众喜欢的体验课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跟非遗完美结合,依托省级、国家级示范基地优势,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力。”

责编:张岚

一审:欧小雷

二审:李昆励

三审:鲁红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