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写作家㊱丨文学路上追光者

  湖南日报   2025-10-21 08:47:39

文丨王文华

我与李君剑是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第十七届研讨班的同学,他给人的感觉是热情、喜欢交朋友、话比较多。

后来,李君剑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风雨中前行,一步步朝着理想负重前行,对文学一往情深,近乎偏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少年的他开始写日记,萌芽了“作家梦”。白天下地劳动,夜晚除了睡觉就是在煤油灯下看书和创作。

他回忆说:“第一次看书如醉如痴,应是我还没启蒙前。那是冬天的夜晚,我捧着连环画在煤油灯下阅读,直到鸭舌帽檐燃起火苗烧得头皮痛,才如梦初醒。应该从那时起,近视这个隐形杀手就将魔爪鬼鬼祟祟地伸向了我的眼睛。”

第一次配上眼镜是在1981年的春节。那个年代,在农村种田的农民都没人戴眼镜,在乡亲们眼里,戴眼镜是知识分子的象征。李君剑配了眼镜却不敢在外面戴,只有晚上睡前看书、创作时才用。农村里晚上照明只有煤油灯,他的父母心疼那少得可怜的煤油,骂他浪费了钱,说他在灯下看书和创作,眼睛会更加近视。他至今还记得当时他家里的墙缝中、门旮旯里,经常准备了“侍候”他的南竹条。为了继续“作家梦”,他东躲西藏,有时躲在厕所中看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李君剑创作的一首诗《石矶湖的工棚》,发表在沅江县文化馆主办的《琼湖》杂志,《绿衣使者报》《湖南教育》杂志等也发表了他的一些作品。他创作的散文诗,还荣获了沅江县文化馆主办的全县征文比赛一等奖。在当时的沅江大家皆知他痴迷文学,广播电台也经常播出他的稿件。

他说自己多年的创作换来的变化是“一双越来越近视的眼睛”,不变的是对文学的痴迷。

2007年4月,突如其来的脑梗死,使他左手指既握不拢也展不开,左脚趔趄着走不稳。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半年后,身体基本上恢复了,却元气大伤。身体的糟糕,却不影响他的文学事业,一路上他收获了点点滴滴的快乐。

他采访了捐献眼角膜的盲童、神舟12号航天员汤洪波、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段意花和黄黎明等,发表在多处杂志刊物上。先后荣获了《散文选刊》杂志“中国年度散文二等奖”、《光明日报》主办的“濠江杯”“逐梦中国·我的读书故事”全民阅读征文二等奖、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和《课堂内外》杂志等数十次奖励。他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还被评为“团中央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活动案例《身影》榜样人物”。

2024年初,李君剑的散文集《城市梦中是故乡》出版了,由散文名家梁瑞郴作序,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仓、江子、庞余亮写了推荐语。

李君剑说:“文学给了我高度近视的眼睛,我却用它努力地寻找文学女神。”

我为李君剑这种“不为命运所屈服,历经磨难历经千辛万苦坚持写作、坚持为人民放歌”的精神感动。

(作者,女,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李君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龙文泱

一审:周月桂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