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更新 | “随手拍”后“秒整改”,是把市民小事当成政府大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0 19:04:23

文案、出镜、后期:孙乾丰

最近,一位深圳小哥的经历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他多次通过短视频平台反映市政道路存在坑洼、树木挡路等问题,结果每次发布后都迅速得到相关部门的整改修复,效率之高让他忍不住调侃“不知道是哪位领导派人老盯着我的号”。这事儿听起来像个段子,却让人忍不住想点赞。

这件小事之所以引人关注,首先就是因为“快”。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里,市民反馈与问题解决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深圳的做法,则呈现出一种近乎“无缝衔接”的响应速度。它将市民的“随手一拍”,直接转化为城市维护的“行动指令”,极大地压缩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中间环节。这种效率,为市民提供了一种顺畅、高效的公共服务体验,让公众切身感受到了城市管理的敏捷与务实。

效率的背后,必然是体系的支撑。这种“秒回式”整改,不太可能仅依赖于某位负责人偶然刷到视频并临时交办,而更可能源自一套成熟、顺畅的运行机制。或许是一个打通了信息壁垒的数字平台,让民意能够一键直达职能部门;或许是一套清晰的权责清单与处理流程,让责任单位能迅速响应、果断处置。但本质上,这是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转化为一套可执行的制度安排,使高效回应从“偶然”走向“常态”。

不仅如此,对于那位发视频的小哥,以及许多看到这条新闻的市民而言,最大的收获是一种“确定感”,即自己的发声是被重视的,是有效的。这会极大地鼓励市民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城市治理。对于政府而言,这相当于拥有了无数双遍布全城的“眼睛”,能更及时地发现并修复城市的“瑕疵”,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说到底,一座好的城市,不仅要有高楼大厦、宏大规划,更要能听见市民的声音,真正把市民的“小事”当作政府的“大事”。“随手拍”能换来“秒整改”,市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会进一步增强而这份信任,正是让城市变得更温暖、更美好的重要基础。

责编:唐雨琪

一审:唐雨琪

二审:尹虹

三审:冒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