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十运会“燃”动山城——体育盛宴激活县域经济“新引擎”

黎治国 钟昱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0 18:20:3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黎治国 钟昱

当桑植一中体育场内的欢呼声与贺龙体育馆的哨声交织,桑植县第十届运动会暨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以独特的方式,为这座县域城市注入经济活力。

34个代表团、超3300名运动员的参与,不仅是体育精神的传递,更成为拉动消费、激活产业、升级基建的“催化剂”,让“赛事经济”的效应在山城桑植持续释放。

餐饮住宿“热”起来,人流带火即时消费

“从早到晚没停过,翻台率比平时高了近三倍!”10月19日中午,桑植县体育馆附近不远的“陈师傅土家菜馆”老板陈师傅一边给客人端菜,一边笑着说。十运会开赛以来,他的餐馆成了参赛选手、教练和观赛群众的“热门打卡地”,本地腊猪蹄、土家合渣等特色菜每天能卖出上百份,单日营业额突破1万元,创下开店三年来的新高。

餐饮市场的火爆,只是消费热潮的一个缩影。县城主干道上的连锁酒店同样“一房难求”,富兰特酒店负责人王女士介绍:“早在赛事开幕前一周,客房就被参赛队伍订满,入住率100%,房价虽未上涨,但整体收入比淡季翻了一倍还多。”

此外,梅尼超市商内的运动饮料、零食销量同比增长40%,文具店的赛事纪念品也成了抢手货,“每天能卖出去几十套徽章和钥匙扣,大多是运动员买回去做纪念的。”文具店老板说。

本土品牌“亮”起来,赛事搭台产销两旺

在十运会主会场旁的“桑植特色产品展区”,桑植白茶、苗绣手包、野生菌菇等本土产品一字排开,吸引了不少人驻足选购。“这茶喝着清甜,我买两盒带回去给同事尝尝!”来自张家界市的裁判张先生刚选完茶叶,又拿起一个苗绣笔记本,“既有民族特色,又实用,当作伴手礼正合适。”

城区内的桑植白茶馆经销商李女士忙得不可开交,她介绍:“赛事开幕这几天,我们每天能卖出200多盒茶叶,销售额比平时翻了两番,还有不少客户留下联系方式,想长期合作。”

不仅如此,借助赛事的传播效应,本土企业还开通了“线上直播间”,实时展示产品制作过程,“昨天一场直播就吸引了上万网友观看,线上订单量突破500单,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李女士笑着说。

除了农产品,桑植的非遗手工艺品也借势“出圈”,苗绣传承人王女士表示:“很多年轻人通过赛事了解到苗绣,还有人咨询学习方法,这不仅带动了销量,更让传统文化有了新的传播途径。

基础设施“强”起来,长效赋能县域发展

“以前想找个专业的运动场地很难,现在家门口就有体育馆,太方便了!”桑植县居民李先生饭后常带着孩子去贺龙体育馆散步,他说,十运会举办前,县里对多个体育场馆进行了升级改造,不仅增加了座椅、完善了照明,还新建了室外篮球场,“现在每天都有不少人来运动,氛围特别好。”

据了解,自国家体育总局入驻桑植以来,桑植县累计投入资金超1000万元,升级改造了桑植一中体育场、贺龙体育馆等主要场馆,新增体育器材300余件,实现了乡镇健身广场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021年的2.03平方米提升至2.88平方米。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服务于赛事,更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赛事结束后,这些场馆会向市民免费开放,同时还会承办省级、市级的体育赛事,带动‘体育+文旅’融合发展。”桑植县文旅广体局负责人介绍,将借助这些赛事,推出‘体育旅游线路’,将体育场、长征纪念馆、土司城等景点串联起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让‘赛事经济’的效应持续发酵。

从即时消费的火爆,到本土品牌的崛起,再到基础设施的升级,桑植十运会不仅为群众带来了一场体育盛宴,更激活了县域经济的“一池春水”。正如桑植县委书记曹飞所说:“我们要以十运会为契机,把‘赛事经济’转化为发展动能,让体育成为推动桑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照片提供由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上官智慧

一审:上官智慧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