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紧急提醒:接触鸟类、禽类请格外小心!

周倜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0 17:06:49

湖南日报10月20日讯(通讯员 丁成海 田爱玉 全媒体记者 周倜)“在出现发热、咳嗽等类似感冒症状经治疗后不见好转时,特别是出现了精神、行为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除病毒感染!”今天,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曾祥伯接受采访时介绍了近期接诊的一起“鹦鹉热”感染患者的病例。

前阵子,夏先生(化名)家的家禽店生意格外好,每天都要处理一些的鸡、鸭、鸽子,在此期间,他也曾出现身体不适、“感冒”咳嗽等症状,但他并未引起重视,只是抽点时间在社区打打针。

不料,他的“感冒”症状持续加重,呼吸困难、高热,体温高达39度,甚至还出现了胡言乱语、狂躁等精神行为症状,这才紧急入院。检查结果显示,他出现双肺多发炎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被立即收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进行救治。

“当时,我们了解了患者发病过程,并结合体格检查,最终通过肺部CT影像发现其肺部出现了‘非典型感染’。” 曾祥伯回忆,此后,检验医学科报告反馈,在夏先生的血中检测出“鹦鹉热衣原体”,这也就是说他患上了一种叫做“鹦鹉热”的疾病。

曾祥伯介绍,鹦鹉热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它的主要传染源是鸟类,比如鹦鹉,以及禽类如鸡、鸭、鹅、鸽子等,偶然感染人类,但非常罕见。

“鹦鹉热衣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及接触传播,主要感染肺部。” 曾祥伯表示,多数症状较轻微,但也可见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它可快速导致患者高热、寒战、呼吸困难、干咳、头痛、肌肉酸痛、呼吸衰竭及精神、行为异常,像夏先生高热、躁狂症状就是鹦鹉热的典型表现。

在专业治疗下,夏先生已转危为安。曾祥伯提醒,大家须引以为戒,在生活中应注意加强自身的防护,家禽类从业者在处理禽类时,或者居家饲养禽类宠物者在清理鸟笼、禽舍时,务必佩戴口罩(N95或外科口罩)、手套和护目镜,洗手,鸟笼、食盆、水盆定期清洁消毒,保持良好通风。尤其要避免接触野生鸟类,更不要直接接触生病或死亡的禽类。

“由于鹦鹉热的临床表现与许多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相似,缺乏特异性,导致该病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且易发展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休克。”曾祥伯提醒,在出现发热、咳嗽等类似感冒症状经治疗后不见好转时,特别是出现了精神、行为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患者的病史、接触史,以助医生能快速有效地进行判断和诊治。


责编:王铭俊

一审:周倜

二审:杨丹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